这样我们三个人就去了刘公岛了~
刘公岛位于山东省山东半岛最东端黄海之滨的威海湾内,距离威海商港码头约2.1海里,北陡南缓,东西长约4.08千米,南北最宽处约为1.5千米,最窄处仅有60米,总面积约为3.15平方千米,其海岸线全长约14.95千米,最高点旗顶山的海拔高度为153.5米。刘公岛位于北温带,具有典型的北温带季风气候特征,除主岛外,还包括黑鱼屿、小泓岛、大泓岛、黄岛、日岛等。
我们三个人也没有去找导游,就是自己拿着旅游图到处跑跑看看~
刘公岛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甲午海战的纪念地和北洋水师的建军基地及驻地,历来是军事要塞和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其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又有清朝北洋水师提督署、铁码头、水师学堂、古炮台、丁汝昌寓所等历史文物古迹,以及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英国教堂、将军楼等欧式建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外,刘公岛上还有之后建设开放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刘公岛博览园、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等主要景点。
我们三个人都去走马观花了!
刘公岛于1985年由封闭的军事禁区正式对外开放,之后于1988年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于199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公布为“国家森林公园”于199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布为“文明风景名胜区”,并于2010年被中国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原来在我的印象中只有以前的课本上读到过关于刘公岛的介绍~
刘公岛在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名称,在汉代被称为“刘氏别业”,在元代被称为刘岛或刘家岛,在明朝中后期一度被称为刘岛山。
直到明隆庆六年,才有官方奏章和皇帝诏令中正式出现刘公岛这一名称,并沿袭至今。刘公岛之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东汉少帝刘辩之子刘民及其夫人的故事,他们因扶危济困而被世代传颂,“刘公刘母”的历史渊源就出自于这里,而刘公庙则是为纪念“刘公刘母”而修建的祠庙,刘公岛就因刘公庙而得名。
今天才知道原来的刘公岛是有这样的丰富内涵~
刘公岛的自然环境为岛上的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岛内常见的鸟类包括布谷鸟、黄鹂、斑鸠、百灵、啄木鸟、海鸥等十几种。
1984年,人们在刘公岛的森林公园中野生放养了8只中国国家保护动物野生梅花鹿,得益于岛上森林密布和水草丰富的环境,野生梅花鹿已繁殖至200余只。
原来刘公岛上有这么多的鸟禽兽类哪!
还有好多好多海鲜系列令人心动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