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放在眼下来说,这个制度,无疑又是最为合适的。
如今的大汉,经过王潜的干预,已经开始朝着飞速发展的道路前行,用不了多久,各行各业,都会出现人才短缺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之下,王潜所能做的,也只有通过填鸭式教育,将自己知道的一些技术知识,强行塞进人们的脑海之中,以弥补可能出现的人才短缺等问题。
至于后世人们推崇精英教育,其实也不是不行,而是无法推广出去。
毕竟,这种精英教育,讲究的是引导学生靠自己的思考,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就像王潜当初教导刘宏时一样,老师只是一个引路人而已,至于学生最后能够学到什么,全靠学生自身的悟性。
这种教育方式的优点很大,教育出来的学生,成材率极高,未来的成就也有无限可能,当之无愧的精英阶层。
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这种精英教育就相当于后世的一对一辅导,普通家庭根本就出不起高昂的辅导费。
而古代的世家大族,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正是这种所谓的“精英教育”。
在这种情况之下,读书之事,自然也就成为了权贵、富人的游戏,普通人根本就参与不进去。
于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王潜最终还是决定大力推行填鸭式教育。
至于精英教育,也只能通过自己的书院,来慢慢的搞了。
将诸多后续事宜安排妥当之后,王潜也将何休、荀爽、卢植、蔡邕、郑玄等名士大儒,纠集到了一起,开始编修起了各个学级所需要的教材和书籍。
对于编修教材一事,诸多名士大儒,也是极为上心。
毕竟没有谁能拒绝这种宣扬学说,名传天下的大好事。
对于设学天下一事,万千百姓,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毕竟,此事一成,那他们的孩子,也就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日后说不定也能出仕做官、光宗耀祖,他们自然欣喜至极。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八月中旬,就在人们全都忙于设学一事的时候,段颎的又一封急报,再一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羌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