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物品,却神奇地带动了光复区的经济繁荣,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这些军工同志们,则是这些工厂中的佼佼者。

他们在签订完长达十年的保密协议后,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

站在吕华跟前的张伟,永远也忘不了那天被保密科同志找上门的场景。

那位来自保密科的同志神情严肃地告诉他:

“张伟同志,鉴于你的优秀表现和卓越才能,组织需要你,国家更需要你。

如果你愿意的话,请签了这份协议跟我们走。不愿意的话,就当我们没有来过。”

张伟好奇地接过协议,一字一句地细细品读起来。

协议上的福利待遇不可谓不丰厚,但条件也非常苛刻。

总而言之,要求就两个字——保密!

只要签署了这份协议,档案将直接封存做牺牲处理,而且十年内不准跟外界有任何联系。

除此之外具体要干什么,协议上并未详细说明,只有标题栏“祖国的召唤”那几个大字在默默地诉说着什么。

张伟看完后沉吟良久,最终抬起头坚定地回答道:“协议我可以签,但我必须知道你们要我去做什么。

还望同志能在保密的范围外给予一定的提示。”

保密科的同志点了点头,最终吐露了一个词——“兵工厂”。

张伟毫不犹豫地签下了协议,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激动。

然而当他被蒙着眼七扭八拐地送到兵工厂后,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惊呆了。

成片的厂房、流水线式的枪支弹药生产线……这竟然是八路军的兵工厂!

在这一刻张伟心中兴奋得难以自已,他终于明白386旅为何能屡战屡胜了。

原来,组织竟然已经在悄无声息之间建立起了一座如此庞大的兵工厂!

将这群工匠蒙着眼送到兵工厂也是无奈之举。

毕竟这个时代的间谍汉奸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无法完全分辨。

为了保护紫云山兵工厂的安全,我军只能采取这种极端的保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