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华的神情专注而坚定,仿佛在与时间赛跑,竭尽全力将这台机床尽快呈现在大家眼前。
终于,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吕华完成了最后的组装环节。
当他轻轻按下启动按钮时,这台复刻的高精加工机床宛如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平稳而有力地运转起来。
那一刻,仿佛整个车间都沐浴在了一种新生的光辉之中。
随着机床的启动,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地响起。
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振奋不已。
他们深知这台机床的诞生意味着抗战事业将迈入一个新的篇章。
而吕华,无疑是这个伟大时刻的缔造者和见证者。
机床组装完毕,吕华并未停歇。
他转身面向那些早已翘首以盼的军工同志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教学。
这些军工同志们,不仅是八路军最精锐的工匠,更是当今华夏最顶尖的技术人才。
他们原本是大后方各个大学的学生、老师,甚至教授。
在386旅通电全国以及不断取得胜利的感召下,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这场伟大的抗战之中。
在来之前,他们或许曾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态,期望自己能与386旅的战士们并肩作战,奋勇杀敌。
然而,当他们填写了参军表格后,却并未被送往新兵营。
相反,他们被召集起来,送往了八路军新成立的工厂。
这一转变让许多人心中产生了不满,他们是来杀敌报国、血战沙场的,而不是来当工人的!
然而,当他们真正踏入工厂,见识到那些即将由他们亲手制造的物品时,心中的不满瞬间烟消云散。
磺胺、无烟火药、采煤、炼钢、火柴、蜡烛、纺织、零食、纱布……
这些看似平常的物品,却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显得弥足珍贵。
玻璃厂,水泥厂,水电厂,陶瓷厂,医药厂……
这些工厂虽然规模不大,甚至被有些人戏称为“土作坊”,但它们却如同星星之火,逐渐在这片土地上燎原。
八路军不知从何处搞来的技术,让这些小工厂在晋州大地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