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咿呀……”魂剑挥舞着,很快山脚下就被我挖掘了一个高8米、宽10米、深30米的主体廊洞。随后,在距离洞口16米处,向两侧洞壁开凿出宽5米、高8米、长300米的垂直走廊通道,确保通道与外侧石壁大致平行。
返回走廊与廊洞交汇处,我在村尾方向的走廊通道两侧山壁中,依次开凿出多个相邻的耳室,每个耳室宽8米、高8米、深15米。耳室门口设计为宽4米、高5米,窗户则位于外侧山壁,距地面1.5米处切割成栅栏状,以供通风采光。猪舍门口则每隔15厘米开凿直径20厘米、深1米的圆孔,插入石条作为门禁,防止野猪进出。
猪舍隔间门建成后,我在进门左侧墙壁开凿了一个深40厘米、宽50厘米、长2米的U形石槽,用于喂食。同时,在进门右侧地面下方,开凿了一条宽30厘米、深20厘米的U形排水渠,并贯穿所有猪舍,实现排水系统互联。
“咿呀……”半小时后,我站在长达300米、宽5米、高8米的通道内,望着两侧排列整齐的猪舍侧室,嘴角不禁泛起满意的微笑。
短暂休息后,我继续在洞口通道底部向上开凿螺旋楼梯通道,至十米高时,于一层猪舍上方区域水平开凿出另一组相同的猪舍。随后,我依此模式向上开凿通往第三层的螺旋通道及猪舍。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层为猪苗关押区,因此猪舍门口的石洞间隔缩小至10厘米,并设计可拆卸的卡槽式石板作为门禁。
完成一至三层猪舍及螺旋通道建设后,我在每层猪舍走廊通道底部继续开凿宽4米的螺旋通道,作为猪群上下楼层的通道。此外,猪舍外侧将建牧草场,猪群可通过此螺旋通道进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后,我于螺旋通道一层开凿出口,通向山脚外侧。同时,我切割出一条排泄管道,将一至三层猪舍的排水渠直接连通至山脚外,用于排放猪粪及垃圾。
最后,我站在楼梯洞口,更换短刀,于此处挖掘了一个直径30厘米、深一米的小坑,并以五度倾角向下挖掘,直通山脚外一百多米处的乱石群,作为最终的排泄出口。
在挖到距离猪舍两百米外的乱石堆时,我继续在此地挖掘出三个长宽各8米、深8米的深坑,每个坑壁保持1米厚度,底部通过直径50厘米的洞相互联通。
完成化粪池的挖掘后,我在最后一个化粪池尾部的一角切割出一个1米大小的正方形开口,并用一块长宽各1.5米、厚20厘米的石板覆盖,作为化粪池的抽水口,便于将肥料水抽至牧草场施肥。
随后,我返回猪群通道门口,用石板盖住之前的圆洞口,然后前往石洞通道门口右侧的猪舍走廊通道口对面,继续向山壁挖掘出一个长300米、宽50米、高8米的洞室仓库。
仓库挖掘完毕后,我奔至二层,在一层仓库上方挖掘出一个由多套石室组成的石室群,每套房子的阳台建于外山壁上,栏杆与外山壁一体切割而成,大门口则开在山体内侧的走廊旁。
接着,我切割出住宿区后,继续上至三楼,在二楼住宿区头顶的岩石上挖掘出一个总面积300米的育种研究室,由多个小洞室连通而成。
在每间大研究室的外山壁一侧,我切割出精美的蝴蝶形栅栏,并预留了安装两层铝合金玻璃窗户的卡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