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奶处理完猪心和猪肚后,太叔公就叮嘱大伯母他们,把那一百多斤的内脏都给弄得干干净净的。俩大猪肺,跟脸盘子似的,得切片抄水,把里头的血水都清掉,然后再搁上晒干的橘子皮、枸橘、小茴香,还有二十斤排骨,一起炖白萝卜。猪肠、猪肝呢,就切好跟胡萝卜丝一块儿爆炒。
别的菜也备好了:猪肉做红烧,野鸡和野蘑菇炖个野味煲,兔子就红烧,再每桌炒两盘空心菜、两盘小白菜。加一块儿,五荤四素,整整九个菜。这在村酒席上,可是顶呱呱的了。
下午四点来钟,村里人还有知青们,基本都到了,还带了大米、碗筷、桌凳、青菜。大家伙儿分工,又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就开始忙活酒席了。
六点多,酒席就差不多了。太叔公跟驻军的团长伯伯们商量后,先给村口站岗的战士们送了几桌菜过去。他们晚上要站岗,得先吃着。
七点半,明珠家的亲戚们都到齐了,酒席也正式开始。近百桌酒席摆在门口的平地上,虽然是晚上,但岩村的九彩光霞光照得跟白天似的。要不是村外黑漆漆的,都感觉不到是晚上。
唐局、李所、军方的团长、省里卫生队主任、老村长、牛爷爷他们跟主家一桌,人多,上了两桌菜。别的桌都是村里人、知青、驻军、卫生队的,每桌九个菜,盘盘都满满当当的。
这年头,不管是哪儿,日子都紧巴,吃这么多肉的机会可不多。所以大家吃得都挺欢,菜不够可就得尴尬了。
吃到一半,大家都熟了,饭桌上热热闹闹地聊起天来,啥家常啊、村里建设啊都聊。
晚饭一直吃到十点多才散。客人走后,村里年轻人和叔婆辈的开始收拾垃圾,还有的去捞猪草喂牲畜。明珠家留了四条猪大腿准备烟熏,排骨分了点给太叔公家、牛爷爷和几个老教授,剩下的抹上盐巴放进水窖里了。
等都弄完了,明珠一家和亲戚们洗漱好,都十二点多了。
我等他们都睡了,就爬起来,把修别墅的材料都放到离村子房子一百米远的地方,堆成个小山。奇怪的是,村里的狗都没叫。
“咿呀,”擦把汗,抬头看看那闪着九彩光的石山,心想:现在都准备好了,就差石灰和木薯粉了。碳灰好弄,组织大家去烧就行了。
“咿呀……咯咯!”这么一想,我就咧着嘴笑了。然后跑到计划建牧草场的地方,朝我家方向的山脚下,拿出魂剑挖了个育种场,准备驯化养殖那巨型野猪。
今儿吃的那头野猪味儿可真不一样,肥肉有四成呢。以前打的野猪都是瘦肉,口感也不好。所以这巨型野猪市场肯定好。
记得千禧年前夕,国内普遍饲养的是本土黑皮猪种。随后,养殖业全面转向进口猪种,此举虽显着提升了猪肉产量,却牺牲了传统猪肉的鲜美口感。诚然,进口猪种有助于迅速增加全国猪肉供应,但其出栏体重通常仅有两三百斤。相比之下,若能将捕获的野猪进行家养驯化,其出栏体重普遍可达五六百斤,养殖技术优化后甚至能突破一千斤。更为关键的是,野猪肉质地鲜美,风味十足。鉴于此,我决心建立一个育种基地,致力于将野猪驯化并培育出新型猪苗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