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步策略:掌握好让步的节奏和幅度。不要一开始就做出大幅度让步,以免让对方觉得你还有很大的让步空间。可以采用逐步让步的方式,并且每次让步都要换取对方相应的让步,让对方意识到你的让步是有价值的。
- 应对压力策略:如果对方使用时间压力(如限定谈判时间)、情绪压力(如表现出愤怒、不耐烦)等手段,要保持冷静,不要被对方的节奏打乱。可以通过适当延长思考时间、提出休会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有效沟通交流
- 倾听技巧:认真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意见,这不仅是尊重对方的表现,还能帮助你获取更多信息。通过倾听,你可以了解对方的关注点、担忧和期望,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谈判策略。可以使用点头、记录等方式向对方表示你在认真倾听。
- 表达技巧: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避免模糊不清或容易引起误解的表述。在阐述复杂问题时,可以采用分点说明、举例说明等方式,让对方更容易理解。同时,注意语气和措辞,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强硬或带有攻击性的语言。
解决争议分歧
- 寻找共同点:当出现争议时,尝试寻找双方的共同点或共同利益。强调合作的好处和对抗的弊端,引导双方回到合作共赢的轨道上来。例如,双方在价格上存在分歧,但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有共同追求,就可以以此为突破口。
- 提出替代方案:如果双方在某个问题上僵持不下,可以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替代方案。这些方案可以是对现有方案的调整,也可以是全新的思路,目的是打破僵局,为谈判找到新的出路。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国际谈判案例:
仪征化纤对德索赔谈判
中方从西德吉玛公司引进的圆盘反应器出现问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中方提出索赔1100万德国马克,德方只认可300万德国马克,谈判一度搁浅。中方谈判首席代表任传俊以情为重,真诚相待,邀请德方总经理到扬州游览,在大明寺鉴真和尚面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回到仪征后,继续谈判,中方实事求是地表达自身诉求和困难,最终感化了德方,以德方赔偿800万德国马克达成协议。
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谈判
1994年,戴姆勒—奔驰的子公司梅塞德斯—奔驰股份公司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克莱斯勒也求贤若渴。在长达8个月的谈判期间,双方几经周折,最终在1998年5月6日,德国戴姆勒—奔驰股份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制造公司宣布合并,组成新的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两强联合创造了高额的年营业额,震动了全球工业界和经济界。
中国某工程承包公司在加蓬的谈判
中国某工程承包公司在加蓬承包工程,主体建筑完工后解雇大批临时工,引发了持续40天的大罢工。中方人员因对加蓬法律无知,按照国内对临时工等的理解处理,结果不得不向被解雇工人支付一大笔失业补贴,总数目相当于已向工人支付的工资数额,且未在工程预算内,全部损失由公司自行支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西方某国政府贷款承诺费谈判
西方某国向我国某一项目提供一笔数额较大的政府贷款,按规定未提用的部分需支付承诺费,数额可观。经我方研究,提出把贷款按年度分成六部分使用,对方按年度将资金先后调拨到位,每一年的额度若没有用完,按当年未用部分计算承诺费,以后若干年的贷款额则不计算在内。经过谈判,双方认为这样做对彼此都有利,外方接受了我方的要求,我方节约了几百万美元。
日本汽车公司与美国代理商谈判
日本一家着名汽车公司在美国“登陆”,找美国代理商谈判时迟到,美国代表想借此获取更多优惠条件。日本代表诚恳道歉后表示若因迟到怀疑合作诚意就结束谈判,其提出的优惠条件不愁找不到合作伙伴,最终让美国代表哑口无言,谈判得以顺利进行。
戴姆勒 - 奔驰与克莱斯勒的合并谈判成功对双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戴姆勒 - 奔驰的影响
- 市场拓展方面
- 地理市场的延伸:合并前戴姆勒 - 奔驰主要在欧洲市场占据优势地位,克莱斯勒则在美国市场根基深厚。合并后,戴姆勒 - 奔驰能够立即深入美国市场,利用克莱斯勒已有的销售网络、品牌认知度和客户基础,拓宽其在北美这一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的份额。
- 产品市场的拓宽:克莱斯勒在小型汽车和轻型卡车领域有出色的产品线,这对戴姆勒 - 奔驰豪华车为主的产品结构形成补充。例如,克莱斯勒的小型厢式车和SUV车型在美国市场广受欢迎,合并后戴姆勒 - 奔驰可以借助这些产品进入更广泛的细分市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 技术合作方面
- 技术互补优势:戴姆勒 - 奔驰在汽车工程、豪华车制造技术和柴油发动机技术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克莱斯勒在一些大规模生产技术和创新设计理念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双方合并后能够共享技术资源,加速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比如,在汽车安全技术和节能技术的研发上可以相互借鉴,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 降低研发成本:汽车行业研发投入巨大,合并后通过整合研发部门,能够避免重复研发,实现规模经济。例如,原本两家公司分别投入资金研发相似的汽车底盘技术,合并后可以集中资源进行研发,降低单位产品的研发成本。
- 品牌与形象方面
- 品牌协同效应:戴姆勒 - 奔驰的梅赛德斯 - 奔驰品牌象征着豪华、高端和品质;克莱斯勒品牌则具有美国式的实用主义和创新形象。合并后可以使两个品牌在不同的品牌定位上相互呼应,丰富品牌矩阵。例如,在营销活动中,可以利用奔驰的高端形象提升克莱斯勒的品牌档次,同时克莱斯勒的大众市场形象也可以使奔驰品牌更接地气。
- 提升综合形象:从全球范围看,合并后的公司规模更大、产品线更丰富,给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整体印象是一家实力更强大的综合性汽车企业,有助于提升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对克莱斯勒的影响
- 技术与管理提升方面
- 技术升级助力:借助戴姆勒 - 奔驰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克莱斯勒可以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例如,戴姆勒 - 奔驰的高精度制造工艺和先进的电子系统技术可以应用到克莱斯勒的产品生产中,提高车辆的可靠性和舒适性。
- 管理经验借鉴:戴姆勒 - 奔驰在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体系。克莱斯勒可以学习这些管理经验,优化自身的生产流程、质量控制和成本管理。例如,学习戴姆勒 - 奔驰的精益生产方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 财务与资源方面
- 财务稳定性增强:合并后,克莱斯勒可以利用戴姆勒 - 奔驰强大的财务实力。在汽车行业竞争激烈、资金需求大的背景下,这有助于克莱斯勒应对市场波动、投资新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例如,在面临经济衰退或原材料价格上涨时,有更充足的资金来维持运营。
- 资源共享优势:与戴姆勒 - 奔驰共享全球的零部件供应商网络、生产设施和物流渠道等资源,能够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营成本。例如,在采购钢材、轮胎等零部件时,由于合并后的采购规模增大,可以获得更优惠的价格。
- 国际市场竞争方面
- 增强全球竞争力:在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与戴姆勒 - 奔驰的合并使克莱斯勒从一个主要面向美国市场的汽车制造商转变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大型汽车集团如丰田、福特等展开更有效的竞争,争夺国际市场份额。
戴姆勒 - 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谈判成功主要有以下原因:
战略需求互补
小主,
- 市场战略互补:戴姆勒 - 奔驰在欧洲豪华车市场地位稳固,但在北美市场的份额有待提高;克莱斯勒则是美国本土的重要汽车制造商,在北美市场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和广泛的客户基础。双方合并可以实现市场的互补,共同开拓全球市场,尤其是能够让戴姆勒 - 奔驰迅速打入美国市场,克莱斯勒也能加强在欧洲等地的市场渗透。
- 产品战略互补:戴姆勒 - 奔驰以豪华轿车和高端商用车着称,产品主打高端市场;克莱斯勒的产品涵盖了小型汽车、轻型卡车和SUV等多个领域,在中低端市场更具竞争力。这种产品结构的互补使得合并后的公司能够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和细分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产品选择。
经济利益考量
- 成本控制与协同效应:汽车行业的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成本高昂。合并后,双方可以通过整合供应链、共享生产设施和研发资源来降低成本。例如,在零部件采购上,合并后的采购规模大幅增加,使公司在与供应商谈判时更具议价能力,从而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同时,在研发新技术、新车型方面,能够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 规模经济与市场竞争力:合并后的公司规模更大,在全球汽车市场的排名上升,市场竞争力增强。大规模生产可以使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实现规模经济。而且,在市场竞争中,能够与其他大型汽车集团如丰田、通用等在资源、市场份额等方面展开更有力的竞争,提升合并后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
文化融合可能性
- 企业文化的部分相似性:戴姆勒 - 奔驰和克莱斯勒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但两家公司都有着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企业文化。这种相似性为双方在合并后的文化融合提供了基础,使得员工能够在共同的价值观下开展工作,减少文化冲突对合并的负面影响。
- 文化融合的积极态度:双方管理层在谈判过程中对文化融合持积极态度,认识到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挑战,并愿意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例如,在合并后的组织架构设计和人员安排上,注重平衡双方的文化特点,鼓励员工相互学习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