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打破节奏的常规

当故事即将结束时,要通过营造出一种明显的如梦情境,来着重强化故事的梦境感,让读者明确地感受到进入了一种梦境般的氛围,但又不直接点明这就是梦,将虚实的判断巧妙地留给读者去纠结、去思索。这需要在场景构建、人物行为以及情节设置等方面下功夫,打造出一种违背现实常理、充满奇幻色彩的画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比如可以描绘出模糊的场景,像主人公身处一个空间,周围的一切都是朦胧的,分不清是雾气还是光影的效果,远处的物体只能看到大致的轮廓,似有若无,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仙境,又或者是踏入了一片未知的混沌之地。同时,安排不符合常理的人物出现,可能会有早已离世的人物突然现身,却又不与主人公有实质性的交流,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眼神空洞却又仿佛饱含深意,或者一些形象奇特、半人半兽的神秘角色在边缘游走,增添诡异而迷离的氛围。

超现实的事件发生也是强化梦境感的关键手段,例如物体可以自行漂浮移动,主人公明明身处室内却突然感受到雨滴飘落,而抬头却看不到屋顶有任何缝隙,或者周围的声音变得杂乱无章,各种话语、声响交织在一起,却又听不清具体的内容,只留下一种嘈杂又虚幻的听觉感受。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运用,在结尾处营造出强烈的梦境氛围,让读者仿佛被卷入了一场奇幻的梦境之旅,同时又对故事的真实性产生深深的疑惑。

3. 借助梦境深化主题:

利用梦境中所呈现的内容,将故事的主题进行升华或者更深层次的挖掘,使读者在思考梦境真假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作者想要传达的关于人性、社会等方面的核心思想,这是梦境式结局的重要价值所在。在构建梦境情节时,要紧密围绕故事的主题,让梦境中的元素成为主题表达的隐喻和象征。

就像《蛙》通过姑姑梦境中与婴儿相关的情节,进一步探讨生育问题背后的复杂人性与伦理道德。那些婴儿形象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虚幻的视觉呈现,更象征着一个个被时代、被人为因素影响的生命,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亲情、责任、愧疚等复杂情感。姑姑面对这些婴儿时的那种复杂心态,反映出她在现实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过程中所经历的内心挣扎,以及对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通过梦境的形式将这些深层次的思考展现出来,让读者在感受故事奇幻色彩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生育这一社会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深刻伦理和人性问题,从而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有力的深化和拓展,引发读者对现实世界中类似问题的关注与反思。

方向五:循环式结局——周而复始的宿命感

技巧分析

循环式结局以其独特的叙事魅力,打破了常规故事线性发展、有始有终的节奏,让故事在结尾处呈现出一种循环的状态,仿佛一切又回到了原点或者进入了一个不断重复的轮回之中,给读者带来一种强烈的宿命感。它暗示着故事中的人物或者所涉及的主题等,无论经历怎样的变化,都难以逃脱某种既定的命运轨迹,如同被无形的丝线牵扯着,始终在一个既定的轨道上循环往复,进而引发读者对命运、因果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使读者在读完故事后,不仅沉浸于情节本身,更会陷入对人生、宇宙等宏大命题的沉思之中。

以刘慈欣的《球状闪电》为例,这部小说带领读者跟随主人公一同历经了对球状闪电奥秘的漫长探索过程,其中穿插着战争中的种种惊心动魄的经历以及身边人因球状闪电而产生的离奇变化等丰富情节。在整个故事发展中,读者随着主人公的视角,仿佛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奇妙旅程,不断期待着最终能够解开球状闪电的神秘面纱,迎来一个明确的结局。

然而,在结尾处,当主人公以为一切都尘埃落定的时候,却发现一个新的孩子又开始对球状闪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仿佛又将开启一轮新的如他曾经经历过的探索旅程。这一情节设置让人感觉到关于球状闪电的故事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和事,都陷入了一个不断循环的怪圈之中,凸显了人类在面对某些未知强大力量时那种无奈的宿命感。无论人们如何努力去探索、去抗争,似乎都无法摆脱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永远被球状闪电的神秘所吸引,又永远只能触及到它神秘的冰山一角,同时也让读者对科学、对宇宙奥秘有着更深的敬畏之情,意识到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人类的认知和力量或许是有限的,很多事物都遵循着一种我们难以掌控的循环规律。

布局步骤分析

1. 暗示循环元素前期植入:

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叙事中,创作者需要有意地埋下一些能够暗示循环、轮回的元素或者线索,如同在一条奔腾向前的河流中,悄悄埋下一些回流的漩涡标记,让读者在潜意识里能感受到一种潜在的规律,为最终的循环式结局做好铺垫工作。这些暗示元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呈现,比如一些反复出现的意象,它们就像故事中的一个个神秘符号,不断在不同的情节节点出现,引起读者的注意并暗示着某种循环的可能性。

在《球状闪电》中,不同阶段都有人对球状闪电那神秘力量表现出痴迷和探索的欲望,从老一辈的科学家,到主人公这一代,再到结尾处出现的新孩子,这种对球状闪电的好奇与探索热情的传承,就是一种循环的暗示。类似的,相似的人物行为模式也可以作为循环元素,比如主人公在探索球状闪电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的思考方式、采取的行动策略等,可能会在后续其他人物身上以相似的形态重现,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行为上的重复性和规律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特定的场景同样可以起到暗示循环的作用,例如某个与球状闪电出现相关的特殊地理位置,每次球状闪电现身或者关键情节发生时,总会涉及到这个地点,它就像一个固定的舞台,见证着一次次相似的故事上演,使读者逐渐意识到故事似乎有着一种潜在的循环结构,虽然还不清楚具体的循环全貌,但已经在心底种下了循环的种子。

2. 情节发展中的螺旋上升:

在故事发展过程中,虽然看似是在不断推进情节,解决一个个问题、经历一个个事件,但其实整体是围绕着一个核心的循环主题在螺旋上升,人物以为跳出了某种困境或者模式,但实际上又不知不觉地回到了相似的情境之中,只是所处的阶段或者背景稍有变化而已。这就要求作者在构建情节时,要把握好情节推进与循环暗示之间的平衡,让故事既有向前发展的动力,又始终笼罩在一种循环的氛围之中。

比如在《球状闪电》里,主人公每一次以为自己离揭开球状闪电的真相更近了一步,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解决了一些眼前的难题,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却发现又陷入了新的谜团之中,而这些新谜团往往又与之前遇到的问题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仿佛是在一个更高层次上重复着相似的困境。从最初对球状闪电基本现象的疑惑,到后来对其能量来源、物理本质的探索,再到面对其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影响和伦理问题,虽然情节在不断拓展和深化,但始终围绕着球状闪电这一核心元素在循环,人物也始终在这个围绕球状闪电构建的循环故事中挣扎,无法真正摆脱,体现出一种螺旋上升式的循环发展态势。

3. 结尾处明确循环呈现:

在故事的结尾,创作者要清晰地展现出那种回到原点或者进入新一轮相似过程的循环状态,让读者明确地察觉到故事的循环性,从而深刻体会到其中的宿命感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次寓意。这需要通过具体的情节设置和场景描绘,将循环的结构直观地呈现给读者,让他们在读完结局后,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整个故事如同一个闭合的圆环,或者是一个无限延伸的螺旋,没有真正的起点和终点,只有不断的重复与轮回。

像《球状闪电》结尾新孩子对球状闪电的兴趣开启新循环的情节设置,就是一种非常明确的循环呈现方式。读者看到这里,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故事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对球状闪电的好奇与探索,只是这次的主角换成了新的一代人,而他们即将面临的或许也是和前人相似的一系列充满未知与挑战的经历,这种循环的直观展现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故事中的宿命感,进而引发他们对人类在宇宙中所处地位、对未知力量的探索以及命运的不可捉摸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使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在循环式结局中得到了有力的升华。

方向六:升华式结局——主题的高度凝练与提升

技巧分析

升华式结局作为一种能够提升小说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的结尾方式,其关键在于打破常规只注重情节收尾的节奏,而是将故事的主题进行高度的凝练和提升,让读者在读完故事的最后一刻,犹如登上高山之巅,瞬间从单纯关注人物命运、事件发展的层面,拔升到对一些宏大的、深刻的社会、人性、哲理等主题的思考上。通过结尾部分巧妙的文字表达或者情节设置,使整个故事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升华,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和启迪,让读者在合上书页后,依然能沉浸在故事所传达的深刻思想之中,久久回味,甚至对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结局就有着很强的升华意味。这部鸿篇巨制在前面的篇幅中,详细地描述了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以及双水村众多人物在那个艰苦的时代背景下,为了生活、为了理想不断奋斗、挣扎的平凡生活历程。读者跟随着这些人物的脚步,一同经历了他们爱情的悲欢离合,见证了他们事业的起起落落,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艰辛却又饱含希望的陕北农村世界之中,感同身受着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而在结尾处,尽管每个人的生活依然有着各自的遗憾,孙少平在矿难中受伤后选择继续坚强面对生活,他那饱经磨难却依然坚定的眼神望向远方,仿佛在告诉世界他不会被命运打倒;孙少安的砖厂也经历了诸多波折,有过失败的痛苦,也有重新崛起的艰辛,但依然在继续经营,他那宽厚的肩膀承载着家庭的重担,也承载着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坚韧生活态度的展现,将整个故事的主题升华到了对平凡人在苦难中不懈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歌颂。

它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无论生活多么平凡甚至艰难,只要有着不屈的精神,都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这种升华式的结局引发了读者对人生价值、生活意义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使读者意识到,自己或许也是这平凡世界中的一员,但同样可以通过努力和坚持,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篇章,从而赋予了故事超越时代、超越地域的普遍价值和深刻意义。

小主,

布局步骤分析

1. 主题铺垫贯穿始终:

在整个小说的叙事过程中,创作者需要始终围绕着想要升华的核心主题进行情节的构建和人物的塑造,让主题思想如同一条无形的丝线,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每一个故事段落中,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感受到存在,却又不会觉得刻意和突兀。

以《平凡的世界》为例,从始至终都体现着人物面对生活困难时的抗争与坚持这一奋斗主题。无论是孙少安年少时就挑起家庭重担,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尝试各种办法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哪怕遭遇挫折也从不轻言放弃;还是孙少平怀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离开家乡去煤矿打拼,忍受着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身体上的劳累,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这些人物的行为和选择都在不断地强化着奋斗这一主题。

在描写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时,同样也融入了主题元素,比如爱情在面对现实的压力时,人物们依然坚守着内心的那份真挚情感,将其转化为继续奋斗的动力,让读者看到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人们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努力抗争,在精神世界里也有着坚定的支撑,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思想,使得奋斗这一主题在故事的各个角落都生根发芽,为结尾处的主题升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结尾处聚焦主题强化:

当故事即将结束时,要把情节的焦点集中到能够凸显主题的关键人物或者事件上,通过对他们的最终状态、选择等方面的描写,来强化主题思想,让主题在结尾处得到集中爆发式的呈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平凡的世界》结尾着重刻画孙少平、孙少安等人在历经磨难后的生活态度,孙少平在矿难后身体残缺,但他没有陷入自怨自艾,而是坦然接受现实,思考着如何继续在有限的条件下为生活努力,他的这种精神状态彰显了平凡人在苦难面前不屈的灵魂;孙少安孙少安虽然经历了大起大落,但他依然坚定地站在那里,继续操持着生意,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这种对家庭、对生活的担当也是奋斗主题的重要体现。

通过对这些关键人物结局的描绘,将奋斗这一主题以一种具象化、感染力极强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平凡人身上所蕴含的伟大力量,进而深刻体会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使主题在结尾处得到有力的强化,成为整个故事的灵魂所在。

3. 文字表达升华催化:

运用富有感染力、富有哲理的文字表达来催化主题的升华,让读者在阅读结尾部分的文字时,能够自然而然地从故事层面上升到思想层面,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和深刻的感悟,这是升华式结局的点睛之笔。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结尾处那种质朴而又充满力量的文字描写,就起到了这样的催化作用。他用平实的语言描述着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却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直击心灵的震撼。比如对孙少平在煤矿生活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让读者看到一个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苦难中坚守希望的年轻人形象,让读者联想到自己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从而激发起内心深处的勇气和力量。

又如对孙少安继续经营砖厂的叙述,简单的语句中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信心,让读者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之处,进而引发对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深入思考。通过这样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表达,故事的主题得以在结尾处实现高度的凝练与提升,使小说具有了深远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成为能够打动无数读者心灵的经典之作。

方向七:荒诞式结局——打破现实逻辑的冲击

技巧分析

荒诞式结局以其独特的颠覆性和冲击力,摒弃了常规故事基于现实合理逻辑发展的节奏,而是在结尾处呈现出一种荒诞、离奇、违背常理的情节走向,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巨石,瞬间打破读者原本平稳的认知,让读者的思维受到极大的冲击。这种荒诞往往并非作者单纯为了追求奇特效果而刻意为之,而是对现实社会某些现象、人性弱点等进行夸张、变形后的呈现,旨在通过打破常规逻辑,将现实世界中那些被人们习以为常却又隐藏着不合理之处的现象以一种极端的、引人注目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引发读者对现实世界更深层次的反思,促使读者去思考那些平日里被忽视的荒诞本质。

比如残雪的一些小说作品就常有着荒诞式结局。在她笔下,人物的行为、事件的发展常常不符合现实生活中的正常因果关系和逻辑顺序,整个故事世界仿佛遵循着一套独特而又让人费解的规则。以她的某部小说为例(具体可选取合适篇目),结尾处可能会出现主人公明明身处正常的生活场景,却突然做出一些极其怪异、无法用常理来解释的行为,比如对着空气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莫名其妙的话语,周围人却毫无反应,仿佛整个世界的规则都被打破了。这种荒诞的结局让读者在感到困惑和震惊的同时,会去思考现实生活中是否也存在着类似被我们忽视的荒诞之处,比如人们习以为常但实则不合理的社会规范、人际交往中的虚伪等问题。

小主,

从更深入的层面来看,荒诞式结局所营造出的这种违背常理的情境,其实是对现实生活一种抽象化、极致化的映照。它把现实中那些微妙的、隐晦的荒诞元素提取出来,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法放大,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些被日常琐碎所掩盖的不合理性。就像在现实里,人们有时会盲目地遵循一些传统观念或者社会既定模式,而从不思考其背后是否真的合理,荒诞式结局便是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去叩问这些现象,引导读者去审视自己身处的这个看似有序实则可能充满荒诞的世界。

而且,荒诞式结局还常常带有一种对人性深层次探索的意味。当人物做出那些荒诞行为时,往往折射出的是人性中被压抑、扭曲或者无法言说的部分。比如主人公无端的怪异举动,可能暗示着其内心深处对现实的逃避、对真实自我的迷茫,又或者是在复杂社会环境下人性本真被异化的结果。它让读者意识到,在我们遵循的所谓正常表象之下,人性其实有着诸多复杂且难以捉摸的一面,而这些可能恰恰是荒诞产生的根源之一。

布局步骤分析

1. 荒诞元素前期渗透:

在小说的叙事前期,就需要开始适当地融入一些荒诞元素,不过刚开始时可以相对隐晦、少量,如同在一幅写实画作中,先轻轻地添上几笔奇幻的色彩,让读者逐渐适应故事有着不同于常规现实逻辑的设定,为结尾处荒诞式爆发做循序渐进的铺垫。

可以从人物的一些细微想法入手,偶尔让人物冒出一些不合常理但又似乎带着点奇特意味的念头。例如,一个平日里看起来循规蹈矩的上班族,在某个忙碌的早晨,突然望着拥挤的地铁车厢,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要是能像鸟儿一样飞出去该多好,然后短暂地陷入对自己长出翅膀飞翔的想象中,尽管很快就被现实拉回,但这个小小的不合逻辑的想法,已经在故事中埋下了荒诞的种子。

也可以通过轻微违背常识的小场景来引入荒诞元素,比如街道上的路灯在大白天突然亮起,周围人只是短暂地愣了一下,随后又若无其事地继续赶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反常现象,打破了读者对正常生活秩序的固有认知,让他们开始察觉到故事里存在着一些不同寻常的设定,慢慢地习惯故事世界里偶尔出现的荒诞小插曲,为后续情节中荒诞元素的不断增加做好心理准备。

2. 情节推进中的荒诞积累:

随着故事的推进,要逐渐增加荒诞元素的比重,让情节发展越来越偏离正常的逻辑轨道,人物的行为和事件之间的联系变得越发奇怪,就像一场逐渐失控的奇幻之旅,一点点引导读者走进一个荒诞的世界,但又还不至于完全脱离故事的情境,要让读者在感到新奇与困惑的同时,依然想要探寻故事究竟会走向何方。

比如,故事中的主人公原本是去超市购物,可进入超市后,发现货架上的商品都变成了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物品,有的还会发出奇怪的声音,周围的顾客却依旧在若无其事地挑选着,主人公一开始觉得很诧异,但随着在这个荒诞的超市环境中待得越久,他自己的行为也开始变得怪异起来,不再去纠结物品的合理性,而是跟着感觉随意地往购物车里放东西。这种情节发展使得读者的认知不断被挑战,他们会发现故事里的正常逻辑正在一点点瓦解,而荒诞感却在逐步累积,然而由于前面已经有了一些荒诞元素的铺垫,读者还是会被情节吸引,想要弄明白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知不觉就更深地陷入了这个荒诞世界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也可以变得越来越荒诞不经,不再遵循正常的交流逻辑,可能前言不搭后语,或者谈论一些根本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事物,进一步增强故事整体的荒诞氛围,让读者越发觉得整个故事世界仿佛陷入了一种无法解释的混乱之中,而这种混乱又有着一种奇特的吸引力,促使他们继续跟随情节发展去一探究竟。

3. 结尾处荒诞高潮呈现:

在结尾处,要将荒诞元素集中爆发,呈现出一种极致的荒诞情节,打破读者所有的预期和对现实逻辑的依赖,让他们在读完结局后被强烈地震撼到,进而引发他们对现实荒诞性的深度思考,就像一场盛大的荒诞狂欢,将故事的荒诞感推向顶点。

例如,在上述提到的残雪小说中结尾处主人公怪异行为的集中展现,主人公可能会突然开始在大街上跳起一种怪异的舞蹈,身体扭曲成各种不可思议的姿势,嘴里还念着一些谁也听不懂的咒语,而周围的世界也跟着变得越发离奇,建筑物开始变形,天空中出现各种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景象,行人却依旧面无表情,仿佛这一切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种极致的荒诞情节,让读者原本构建起来的对故事的所有理解都瞬间崩塌,他们会被这突如其来的荒诞高潮冲击得不知所措,同时也会在这种强烈的震撼之后,开始反思现实生活中是否也存在着类似我们熟视无睹的荒诞现象,比如那些看似正常却毫无意义的社交礼仪,或者是一些盲目跟从却从未思考过合理性的社会潮流等,从而达到荒诞式结局想要实现的深层次创作目的,让读者从故事的荒诞回归到对现实的审视与思考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