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在村长有些威望,群策群力推动全村如此之多的人不分远近亲疏,一同收割,提高效率下的成果。
率先收完麦子的人家,自然是先清丈田亩,收取赋税了。
小吏所带的衙役手脚麻利的下田,开始测算每家土地的面积及秋收粮食的重量。
众目睽睽之下,自然容不得半点虚假。
所制田亩鱼鳞图都要归归整整的记录在案,回头一级级地呈上去。
等到粮食称重时。
小吏对照着名册一个个勾结,随后将绑着红线的老秤抬出。
这是大明立国后,北境收复,朝廷一级及监督下制备的公称,每逢税收,必经核验再行使用。
到了这一步,担负着税制改革解说职责的几名官员相互对视,当看到春闱的那名上官眼神示意,两名候选官便整理了衣襟,出来打乱了称重,全然不觉身后称为官员面上浮现的一抹戏谑。
“各位父老乡亲,还请稍作等待。”
“今日我等下来,除了体察百姓疾苦,还有传达朝廷税目改革之责。”
一团花团锦簇的发言。
正是两名待选官继开镰丢脸后讨回颜面的法子。
可周遭的百姓一听,就像是听天书,唯有税目改革四个字,被听得清清楚楚。
“啥子,改税!”
“改税,改啥子税,有啥子税好改!”
众人七嘴八舌,就像是一下子被人踩到了痛脚一般,或是要被挖自家祖坟一般,不少人甚至直接口沫横飞,举起了手中的镰刀比划着,对着两个候选官员就是一顿臭骂。
周遭的衙役第一时间阻拦。
可看他们回头求助的眼神,那意思分明在说,你们二位快闭嘴吧,再说下去,他们就拦不住了。
两个待选官此刻也像是被掐住了脖子的鸡一般,面色涨红的后退。
心里怎么也搞不明白。
明明是好事啊,怎么整的他们就要逼民造反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