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都滞留了一个礼拜,周春明返回岭南。
冯应彬也趁着这个机会,跟他一起回到了原先的插队地,来了个故地重游。
看到如今乡村里的变化,冯应彬也颇为感叹。
他离开还不足十年,原先的河集公社这里,已经耸立起不少小洋楼,很多人都富裕了起来,乡村道路几乎都用水泥硬化,摩托车已经是司空见惯,私家车也很常见了。
如今的河集公社,跟冯应彬从前插队时候,那副穷困潦倒的面貌,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变化太大了!这一切都是拜春明兄弟所赐啊!”冯应彬左看看,右看看,不由得啧啧感叹。
“别这么说,”周春明呵呵一笑,“咱们也就是赶上了好政策,成了先富起来的那批人。”
“先富带动后富,这是应该的。”
冯应彬点头。
他非常清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整个新圩镇,有太多的乡亲,就是受到了周春明的示范带头作用激励,也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甚至,不少乡亲都在“新天地”相关的厂子和部门上班,收入相当可观,也直接促进了家乡的一系列变化。
在河集公社待了几年,冯应彬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当然是有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