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朱安时这样的人而说,他之所以想要投靠张鹿安,并不是出于大义或者内心之中某种坚定的意志力或者想法,而是实事所迫之后的临时起意,这种情况之下,即使张鹿安将其接收下来,对于登莱来说,可能也是给自己留了一颗“定时炸弹”。
正好这时总赞画司的总司正王征也向张鹿安提出建议利用清军来削弱朱安时的势力,正好也减轻明军的负担。
于是在王征的策划下,等到朱安时所部撤退以后,明军开始在运河西面建立了桥头堡以后,王征从清军的俘虏中挑出一人,让他身上携带张鹿安给朱安时的回信,然后故意让人驾驶小舟,从四十里以北的清将戴都的防区通过。
对于如此雕虫小技的反间计,正常人都是不会选择相信的,但是戴都不一样,他对于朱安时的为人实在是太清楚不过了,他觉得朱安时绝对有投降明军的可能。
清将戴都在缴获了“来往密信”以后,一面向清军统帅库尔瞻报告,一面派人通知朱安时前往胶州城参与军事会议。
朱安时既然已经决定了倒向登莱,对于戴都的命令自然是嗤之以鼻,选择了置之不理。
朱安时的行为让戴都确信他已经投靠了明军。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清将戴都在征得库尔瞻的同意以后,亲自率领李登龙和佟保贵二将,突然向南袭击了朱安时所部。
朱安时对于戴都的来袭虽然有所准备,但是出于一种侥幸的心态,很明显做出的防御措施并不充足,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戴都仅仅用了一个时辰的时间,就将朱安时所部给彻底击溃,朱安时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率领亲兵二十人,快马加鞭来到了逢猛南面的明军大营,哭着请求张鹿安出兵。
张鹿安当即命令丁维岳率领本部人马,立刻上前迎战清将戴都所部。
丁维岳首先以骑兵将领彭心见率领第七骑兵营对清军所部进行了冲击,清将李登龙上前迎战,经过一番拼杀以后,清将李登龙被战斗素养极高的彭心见给直接砍死。
彭心见随即率领所部人马对清军大军进行了不断地袭扰,本来就刚刚打过仗的清兵本身就有些疲惫,被彭心见给折磨的更加难受,露出了一丝疲惫之态。
丁维岳趁机下令全协人马全线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