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倒是比以前懂事了,看到他时,不再因为他欣喜得要爬上他的肩膀玩闹,而是克制的对他行礼,没留下说一句话,就急忙离开了。
他和他们,亲缘还在,又好像很浅了。
所以,他当时是怎么膨胀到以为林家离不开他,而不是他离不开林家。
是因为二弟搬走了,三弟又不常在家里,父亲老了、母亲家败了,他是实际的一家之主了?
是因为裴家把他宠妾灭妻的事情闹大,让他下不了台了?
还是,他真的爱……,不,林忘忧提起酒壶,闷了一口,摇头摆脑,……是他太自大,大愚不可及了!
……
徐思雨大开百货,有四面走商、南北通货的原因,更有她借花非花、瞒天过海的想法。
徐思雨在拼夕夕买得越来越放肆、顺手,不想老是偷偷摸摸的,她欲借世人多不知道百里之外事的现实,倒一些裹在常规的商品买卖之中,让这个世界逐渐习惯这些稀奇之物。
慢慢铺垫之后,别人再见她拿出来的东西,就不会太过惊奇了。
有的东西,她拆解工艺,让人试做出一些类似的商品在百货中销售,比如卫生巾;有的,权当从天下收集的奇货摆在百货之中,做展示用,偶尔有些不能拒绝的客人求购,她便卖个高价,完美衬托奇货可居。
徐思雨在云阳镇又拿了两块地准备起宅子做创新工坊,以包吃包住包料和一月二两银的高薪在大明境内招揽手工业能人作创新工坊的匠人。
这些手工艺人,揭榜之后,需在工坊专研如何做出徐思雨“掏出”的奇货。
简单的说,就是徐思雨拿出了一个最终产品,让比她更聪明的手工艺人,给她分解、重组。
货品做出来前,手工艺人按月得工钱,若货品研发成功,开始生产和售卖了,负责的手工艺人可以得到该货品一成利的分红。
这相当于认可了手艺人的付出,以他们的技术入股,最后还给他们一个小东家的身份。
徐思雨推出的这种招揽方法,在惯于师徒相传的手工业界,掀起了巨大狂潮。
最先来聘的是些没有名气的年轻手艺人。
徐思雨选了不少人,创新工坊很快就开办起来。
作为第一批入驻的匠人,徐思雨让他们参与到工坊的建设之中,根据工种的分区,他们提了不少实用意见,工坊最终修得是让他们能顺手干活的模样。
橡胶,是徐思雨想要的物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