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为祂写诗,大学论仙!

这要是放在其他朝代的人身上,恐怕早就已经死了百次,可李白却依旧能够屹立在盛唐中,那是因为他有才华和狂傲的资本。

同一时期有名的大诗人杜甫曾评论李白的诗词,“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魏颢也有言,“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就连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足以可见当世之人对李白的评价有多高。

毫不夸张的说,大唐少了李白,便少了气吞八方的万丈豪情;大夏少了李白,便失了流传千古的浪漫不羁。

……

范铭言语生动,另辟蹊径,虽然大家对于李白已经非常了解,可是经过他的解释,千年前的人物也变得有血有肉,富有“谪仙人”之称的李白跃然于眼前。

“关于李白,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诗篇,具体已经无从考究,但是流传之久的有900多首,不知大家都喜欢他的哪些诗句。”

很快就有不少学生踊跃发言,“我喜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这份傲气。”

“还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爽之气。”

“不应该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恢弘气概么。”

“你们说的这些都差点意思,大家格局都打开一点,我看应该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霸气。”

“要我说最经典的还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短短十个字道尽思乡之情。”

原本寂静的教室,瞬间变得如同菜市场一样热闹,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各抒所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甚至还能够看到两名学生,为了争执哪一句诗最好而吵的面红耳赤。

李白无论哪首诗,随便挑出一个句子,都可以堪称典范,若是非要整个第一出来,暂时也想不到,实在是苦恼到了极点,

范铭笑意盈盈,也不阻止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是好事。

“其实你们说的都很对,这些诗都有迹可循,有的是李白在旅途当中见闻,有的是游览山川后的感触,还有的则是醉酒过后的兴致浓郁,但是——”

范铭话锋一转,脸上表情有些神秘,“有首诗的创作环境,却是格外的特殊,没有具体明确的事物,似乎只是李白的空想,但这空想,又隐藏着一层看不见的神秘……”

听到这里,其他学生不由得带了好奇之色,忍不住问道:“范教授,您就别卖关子了,到底是什么诗啊?能有这么玄乎?”

范铭呵呵一笑,见大家的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便吟诵道: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随着范铭缓缓念出声,配上音箱里传出的颇具古典的音乐,一时间众人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危楼高悬于苍穹,恍若九天的琼楼玉宇,站在上面伸手便可以摘星揽月。

吟诵完毕,范铭意犹未尽道:“正是这首夜宿山寺!”

有同学不解询问道:“这首古诗后人认为是李白在HUB省黄梅县所作,写的是黄梅县蔡山峰顶山的江心寺。但这首古诗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貌似也没有什么特殊啊,为什么范老师独独讲这一首呢。”

范铭笑了笑,“做事不能循规蹈矩,要推陈出新,没有规定前人记载描述的就一定是对的,后面根据考究,江心寺这个说法存在某种疑点,其实位置并不准确。”

“但野史上还有种说法,或者也可以说是传说。”

“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曾经见过一处宏伟的道观,这道观自九天而来,甚至其中还有仙人存在,故此也便有了这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因为这个‘天上人’,指的便是道观里的神仙。而这可摘星辰之人,自然便也只能是神仙了。所以李白才说‘不敢高声语’。”

“基于此传说,便有了另一个说法,也就是这首古诗题目里的‘江心寺’,其实指的是一座道观。因为古代,‘寺’和‘观’其实是同意。”

“当然,这只是野史记载的一则传说,大家随便听听便好。”

听了范铭的话,一时间众人浮想联翩,“还别说,相比于江心寺的,似乎这个传说更符合诗中的危楼形象。”

“但如果真是以‘九天道观’为参照物的话,为何相关的历史文献中没有任何只言片语的记载呢,史书上面记载的却是江心寺?”

“也许是后人误会了也说不定,毕竟已经时过境迁,谁也不知道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会不会也许是咱们弄错了呢,万一是以江心寺为基础,想象构建出来的场景。”

众人议论纷纷,商讨半天都没有一个结果。

人群中旁听的齐学清却是眼睛微亮,隐约觉察到这段历史不一般,似乎和之前自己研究的历史迷雾有些相似之处。

“如果只是单纯想象的话,似乎有些不应景。但如果是现实的话,究竟是什么样的建筑物才能够撑起这首五言绝律?”

齐学清喃喃自语,更愿意相信范铭讲述的那个传说,自九天而来的道观,更为贴切诗里面所描绘的场景。

他心里不禁浮现出淡淡的疑惑,世界上真的会有存在于天上的建筑物吗?

整首诗虽然语言朴素自然,没有用过多的华丽辞藻,短短二十个字,却是想象瑰丽,巧夺天工,活灵活现,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之感。

相比于众人惊叹在全诗的氛围,胡小草心中却是微微一动。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默默吟诵着诗词,她莫名感觉到,体内那一缕粗壮的紫气竟然缓缓流淌起来。

明明身处嘈杂的环境,那些声音却变得模糊,仿佛带着她进入到了一个特别的空间。

众人或是探究或是兴奋的表情,胡小草的脸庞显得格外平静,那双幽黑的眸子恍若深不可测的池水,并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动摇。

齐学清不经意的一撇,下意识就被胡小草身上的气质所吸引过去。

明明周围热闹到了极点,可是这个女孩身边却有种格格不入的冷清感,好似并不属于这个俗世上的人。

而胡小草此刻却已经缓缓闭上眼睛,感知那种玄妙的境界。

依稀能够看到月悬苍穹,一所道观的影子隐藏在其中,若隐若现,充斥着无尽的神秘。

隐约中,朦胧雾气缥缈而起,其中隐现一尊神蛇,盘于高天,俯瞰人间。

“是你吗,山神?”

岁月泛起微弱的涟漪,那是时光里面深埋长存的记忆,被胡小草通过紫气隐约觉察到了一丝一缕。

而胡小草体内的这缕紫气正是先前叶秦结成金丹之际,天降异象,所给予龙源村的赐福!

当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凡接触紫气者,身体都会受到天地灵气的改造,就如那些村民、孙振邦一般。

而胡小草因为和叶秦之间的因果最深,且天赋出众,所以体内吸收到的紫气也就更多。

再加上叶秦赠予的古籍经书,也由此对修行有了一些见解,故此她是能够清晰感应到体内紫气存在的。

这一点,完全有别于其他村民和孙振邦。

须知,其他人对体内的紫气好无所觉,只能被动的获得一些提升,但胡小草虽不能操控,却能清晰感知到。

“叮铃铃——”

恰时,伴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众人意犹未尽的走出教室,字里行间还在讨论着关于课堂上的内容,“大唐”“李白”等几个关键的字眼,是频率出现最高的。

大唐的繁华昌盛让人流连忘返,以及那“谪仙人”之称的李白,更是为人津津乐道,只可惜过眼云烟,终将会慢慢消散,留下了无尽的历史还有神秘,让后人评说猜想。

大唐盛世和李白相辅相成,才有了流传历史的诸多故事。

正当范铭准备离开教室的时候,齐学清将人给拦了下来,“范教授,我很喜欢你刚才讲述的那堂课,对于你最后所说的古诗很有兴趣。”

齐学清的历史迷雾系列已经有段时间没有更新了,一大堆网友在评论区下面催更。

然而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毕竟这样科普性质的专栏并不好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钻研查证还有找资料。

齐学清先前一直没有头绪,大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如同黄河奔涌不息,想要找到和历史迷雾相关的,无疑是大浪淘沙极其困难。

前面做的那几期内容,都是他阴差阳错下接触的,可如今上了这堂课之后,他已经有了目标和想法,下一期的主体已经想好,就是《夜宿山寺》这首古诗!

这倒是和《刻舟求剑》略有异曲同工之处。

听到齐学清这番话,范铭也颇感兴趣,“这位同学有什么问题吗?”

“我觉得相比历史上所记载,李白写的是黄梅县蔡山峰顶山的江心寺,但是我曾经去过江心寺那里,还远远达不到李白诗里行间所描绘的那种霸气。”

范铭深深看了齐学清一眼,听明白了他的话外之音,“所以你觉得李白诗中描述的地方另有想法?”

虽然李白想象力丰富,但是他关于景物描写的诗句,在现实当中都有对标之物。

譬如黄河之水哪里来,庐山瀑布有多高,燕山雪花有多大,桃花潭水有多深,蜀道究竟有多难,还有白帝城,黄鹤楼,洞庭湖,黄山等等。

就算是凭空想象的话,也是基于某处风景之上,绝对不会是空穴来风的那种。

而且诗中的敬畏之情溢于言表,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李白应当是曾经见过类似的场景,所以才会有感而发,否则的话不会有这些感悟至深的句子。

只是具体是哪个地方的场景,是否李白在流放途中所见所闻,又或者是其他,这点的话就不得而知了。

听完齐学清的想法后,范铭颇具赞赏的点了点头。

“看来你对历史也颇有研究啊,你我的观点差不多,但是关于野史的记载,也非常模糊,留下的资料很少,若是你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话,可以存我号码,后续我们还可以再详谈。”

齐学清大喜不已,“谢谢范老师。”

范铭挥了挥手,表示不用在意,“学校有你这样勤学好问的学生我很高兴。”

随着两人聊天,教室里面的人走的差不多了,空旷的教室里面除了齐学清和范铭之外,只剩下一个胡小草还在坐在位置上,双眼微微闭起,似乎是回味无穷的样子。

范铭也注意到了她的存在,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这小姑娘还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