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皇城。

数日前,在铜雀台南侧的漳水中,有青龙现于其中,随后曹丕登基,改年号为青龙,改铜雀台为龙雀台,大赦天下。

龙雀台。

“拜见陛下!”

此时的曹丕已经端坐于龙椅之上,他身着崭新的龙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眼神中闪烁着一丝得意,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个令人颤栗的弧度。

大殿之内,文武百官分列两旁,或许是因为曹操新丧,气氛略显凝重压抑。

“诸位爱卿,平身吧。”

“谢陛下!”

曹丕的目光扫过下方的群臣,那些熟悉的面孔,那些曾经在他父亲曹操麾下效力的文臣武将,如今都成了他的臣子。

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得偿所愿的喜悦,也有对未来的一丝期许和不安。

“诸位爱卿,先帝与世长辞,曹昂大哥又不幸罹难,朕深感悲痛。

然国不可一日无主,朕愿承先帝遗志,在此登基为帝,定当竭尽所能,带领大魏走向强盛!”曹丕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决心和信心。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高呼,声音中除了喜悦外,也有着一丝无奈与悲凉。

曹丕微微颔首,示意众人起身。他知道,自己刚刚登基,根基未稳,需要尽快笼络人心,稳定朝局。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人影突然出列,跪了下来,恭声道:“陛下!臣荀彧年事已高,精力不济,近来愈发觉得难以胜任这尚书令一职,故乞骸骨!还请陛下恩准!”

曹丕冷冷盯着荀彧,这位曾经辅佐曹操多年的老臣,此刻正低着头,跪伏于地,他的脸上写满了失望与落寞,短短几天就仿佛苍老了许多。

“荀尚书,先帝在时,对你甚是倚重,你如今不过刚刚天命,又为何不愿与朕共创大魏的辉煌?”曹丕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试探,也带着一丝威胁。

“老臣近来老眼昏花,自觉无法再为陛下效力,还望陛下恩准。”

荀彧依旧低着头,语气平静,但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刀子,刺痛了曹丕的心。

“既然如此,那朕也不强求。来人,赏荀尚书黄金百两,绸缎百匹,送荀令君……回乡!”曹丕冷冷地说道,声音中却蕴着一丝杀意。

“谢陛下恩典。”

荀彧缓缓跪下,叩首谢恩。他知道,这是曹丕对他的最后机会。

但对于荀彧来说,他一直自认为一个汉臣,他之所以还在魏国,一是为了自己的荀家老小,二却是因为和曹操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