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东山区的出路

新官路商途 更俗 1621 字 4个月前

在去年的招商引资大会活动里,萧良对市招商局副局长曹帅印象挺深,以为他留在市招商局,发挥的作用有限,觉得王行扬可以想办法将他调到东山区来,更能发挥他的潜力。

“一些关键性的队伍,肯定要考虑重塑,抽调精兵强将加强,”王行扬说道,“曹帅我过两天找他聊聊,看他愿不愿意到东山区来。不过,你还得帮东山提点更具体、更实际性的思路啊:比如你之前提的轻工制造产业集群、古江口深水港以及蓄电池产业基地啥的。”

“东山区具体要怎么发展,我肯定没有办法越俎代庖去指手画脚说什么,”萧良说道,“我只能从南亭实业自身的发展,找几点跟东山区有所契合的聊聊,看能不能拓展王书记你的思路。”

“你说。”王行扬说道。

萧良说道:“新的中试基地,对工业配套要求较为苛刻,我还是打算放到狮山湾工业园,但研发中心还是会留在东山区进一步发展。工学院现有的学术资源,未必就能支撑蜗巢科技产品技术研发的需求,我后续会考虑寻求跟其他一些高水平高校的合作。不过,我个人还是希望东洲的院校能更快、更好的发展起来,也会竭尽所能提供支持;即便这个难度非常大……”

现代高水平的产品技术研发,涉及环节太多,不是三五个科学家拍脑袋,三五天就能解决的。

高水平的项目带头人不可或缺,但同时更需要大量从事基础研究工作、耐得寂寞,长期拿着试剂瓶坐在实验台,或日以继夜敲打代码的技术民工参与进来。

萧良下一步会不断引进更多的顶尖科研人员参与他们的项目研究,但更多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人员,现阶段只能尽一切手段的挖掘东洲本土院校的资源。

然而除了工学院等院校的学术水平参差不齐外,这些院校的封闭性、自成一系,都决定了挖掘的难度。

东洲院校目前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新兴学科建设上,都存在严重的不足,更不要说开展高水平研究了。

而东山区将来想在技术及资本密集型产业上有所作为,如何更好的利用、发展主要集中于秀山街道的院校资源,也是真正能为这座城市建立功勋的大课题。

九三年、九四年,国家连续颁布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与实施意见,提出高等教育改革重点要放在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上,改变当前条块分割的弊端,形成以省级政府为主的新体制框架。

在国家推动下,很多部属高校要么划给地方,要么从各部委、总公司脱离出来,划转到教育部管辖,掀起院校合并的高潮。

地方院校也蠢蠢欲动起来,开启学院合并升格大学的序幕。

可惜的是,东洲三座设有本科专业的主要学院,工学院、医学院以及师范学院牵涉太多的利益及主导权纷争,地方财政又捉襟见肘,没有底气给予积极支持,最终拖到零四年才合并成立东洲大学。

零四年才升格为大学,还是太晚了,错过新学科建设、招揽顶尖研究型人才的最佳时机,前世东洲大学在应用型大学这个庞大的群体里,也只处于较低层次上,不要说去触碰研究型大学的门槛了,影子都没有看到。

接下来在东山区,萧良将竭尽全力去做的,一方面将继续壮大蜗巢科技(含南亭实业其他相关的产品技术)研究体系,同时推动蜗巢科技建设的研发平台,为东山区以及整个东洲市的相关企业提供技术合作孵化服务。

这一点,蜗巢科技已经在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