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入彀方知算计精(四)

隆庆中兴 休息的云 1063 字 2个月前

杨博看了杨俊民一眼,问道:“那你说说这事怎么办?”

杨俊民说道:“父亲,此事裕王殿下可能并不知情,只是被严世蕃利用罢了。说白了也是误会,父亲出面说和一下,可能会好些。”

杨博对此可是冷哼一声,杨俊民说的,有没有可能?假如杨博之前没有和朱载坖接触过也许会这么认为。但是杨博是见过朱载坖的,他现在可不认为严世蕃有这么大的胆子,就算朱载坖不说什么,逆党裕王府讲官是吃干饭的?

李春芳、高拱、张居正等人都不是好相与的,严世蕃干这么玩的话,恐怕裕王讲官们不会放过他。至于说朱载坖仅仅是为了银子就和严世蕃一起设局给李朝观下套,杨博认为不太可能,朱载坖已经是储君了,仅仅为了银子做这些事情,显然不符合朱载坖储君的身份。

何况在杨博眼中,李朝观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杨博就在边镇,对于大明九边的情况他是十分清楚的。杨博对杨俊民说道:“这帮商贾,一向是贪得无厌,九边将官,往往私入各商之贿,听其兑折本色粮草,虚出实收,而宣大、山西、延绥为尤甚。”

对于李朝观他们在九边玩的什么花样,杨博早就知道的清清楚楚,自从实施纳银开中之后,边镇的物价就飞涨,军储匮乏,军士想要购买粮食,需要支付过去数倍的价格,即便如此依然供不应求。除此之外,还有官商勾结操控市场、部分商人投机取巧谋取重利等行为。究其原因,还不是他们他们这些商贾们想要谋求重利而与九边的将官们互相勾结。

杨博对杨俊民说道:“昔日自中盐之法兴,虽边陲远在万里,商人图利,运粮时至,于边陲不为无补,而今边储匮乏,士卒劳苦,岂不是彼辈的功劳。”

现在军屯疲弊、屯粮日渐捉襟见肘,九边的士卒嗷嗷待哺,所发的饷银维生都困难,让这样的士卒,怎么去御敌?杨博对于李朝观并没有多好印象。但是杨俊民问道,那李朝观这信怎么办。

李家毕竟是大族,家中也有不少人在官场,而且李家每年都是自主山西籍的士子更多的一家,是晋党背后的大金主,杨博再怎么也得有所表示。

杨博想了想说道:“你就回复他,裕王殿下做事,一向有章法,令他静候裕王殿下处分即可。”

收到了杨博的回信之后,李朝观有些无奈,杨博让他等候裕王的处分,但是他不知道裕王会怎么处分此事。甚至他觉得裕王怎么可能再处分此事,反正银子已经到手了,银货两讫,至于粮价是涨是跌,与他裕王殿下何干?难道他区区一介商贾,敢去和裕王殿下争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京师的粮价还在不断地下降之中,现在已经到了一两一石的地步,虽然这个粮价比之平时还是有些高的,但是考虑到今年北方受灾了,这个粮价已经算便宜了。

这时候朱载坖才令李和去找李朝观,听闻李和来访,李朝观有些诧异,难道真如虞坡公所言,裕王殿下有所处分吗?李朝观亲自将李和请进来。

李和问道:“不知李镇抚最近生意如何?”

李朝观只是苦笑说道:“李驸马不是明知故问吗?”现在不仅是京师粮价大幅度下跌,蓟镇、辽东、宣府的粮价也大幅度下跌,尤其是辽东,随着海运的漕粮抵达,原本斗米七千迅速下降到斗米二钱。

李和也不和李朝观废话,直接说明自己的来意,就是朱载坖希望他们重新推行纳粮开中。

李朝观听闻此事过后,眉头深深的皱起,他说道:“李驸马可知,当初纳粮开中为何无法推行?”

李和说道:“还请李镇抚教我。”

李朝观说道:“自正统以来,各边开中盐粮,以广储蓄,行之既久,公私两便。近来客商开中者少,盖以纳米数目过多,支盐俟候日久,取利不多,畏缩不已。”

说白了就是纳粮数额增加、守支时间漫长使得商人资金周转困难且获利微薄,加之势要占窝、私费冗杂使得盐政日趋败坏。

李朝观说道,朝廷不是没想过办法,昔日于忠肃(于谦)巡抚山西时曾言:天下之事贵乎正本清源,盐法在祖宗之时最为严密,边方有警, 一行开中商人趋赴,由此刍粮充足,事无废弛。近年以来王府遂食盐之请,织造开卖盐之端,此等一得关支,辄假钦赏钦赐名色附带私盐,漫无纪极,横行江湖,侵夺货卖,公法大坏,奸弊日滋,官盐阻滞,商人不应皆是故也。

李和当然明白李朝观的意思,现在两淮盐场被江淮商人给把持着,晋陕商帮在两淮盐务上并不占优势,尤其面对东南的商人,不仅在盐场无法与之争锋,在朝堂之上更是处处被东南的官员们针对,所以晋陕商帮干脆就放弃的开中法。

现在李和要李朝观重启纳粮开中,李朝观第一个想的就是盐从何来?之前开中的多是两淮盐场的盐,这些盐都掌握在东南的豪绅手中,别说严世蕃和朱载坖了,就是他们两人的老爹,嘉靖和严嵩在这个问题都有些力不从心。说个不好听的,盐业这块肥肉,七成是人家的,能得三成还得看人家的脸色。嘉靖和严嵩,在这个问题上,还真就是跪着要饭的,挣钱嘛,生意,不寒碜。

但是很显然,朱载坖腿脚不麻利,跪不下去。所以准备另起炉灶,你们既然把持着两淮盐场,那我就在长芦盐场另起炉灶,重新推行开中法。

李和表示,一应事体,皆有旧规可循,为表诚意,朱载坖可以令长芦盐场先支给一半的盐,另外一半待纳粮边镇之后再交割,不存在守支困难的事情。

按照以前在九边开中的惯例,于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者,给盐一引二百斤。

李朝观听了之后,半晌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