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十面埋伏引狂寇(五)

隆庆中兴 休息的云 1054 字 3个月前

唐顺之在戚继光的护卫下前往崇明所,方廉带着唐之岑前去上任。

戚继光和唐顺之早就商量好了,拿下高才,暂且不动其他军官,因为崇明所毕竟还有千余士卒,要是真的被这些军官煽动起来哗变了,那也是一个不小的麻烦,同时也不以通倭的罪名拿下高才,而是以坐观成败,失机败军为由,这样的话其他军官的心里也就可以安定下来。

至于王命旗牌,纯粹是拿来吓唬他们的,旌以专赏,节以专杀,王命旗牌主要是朝廷给帅臣和统兵大将用以号令军队的信物。巡抚请颁旗牌以后,就有了赏罚、调军、提督的权力,除了可以提督军务以外,也可以应用于政务。

拥有旗牌就有军法从事的权力,但是一般只能够在阵前使用,所以官军临阵不用命者,许以军法从事。现在并非战时,唐顺之也不能用王命旗牌诛杀一位五品武官,虽然朝廷在制度上赋予王命旗牌可以在特殊情况下杀人,督抚总兵,朝廷授以旗牌,俾之开府建牙,违节制犯军令者,得以擅杀,故旗牌所在,即天威所在。天子既命之矣,非专擅也。

但是生杀予夺,毕竟之天子之权,动用王命旗牌杀人,本质上是在侵夺天子的权力,尤其是对于嘉靖这种权力欲极重的人,他会觉得这是对他权力的侵犯,故而对于用王命旗牌杀人,大家都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用,毕竟不是谁都是片皮鸭,拿把尚方宝剑就敢做掉一镇总兵。

唐顺之在崇明沙所擂鼓聚将,唐顺之已经拟好了高才的罪名,由戚继光宣读,宣读完后,唐顺之说道:“高才之罪,本都宪会交予南京五府及刑部议处,其他事体,本都宪既往不咎。尔等日后要实心用事,若再有此等事情发生,本都宪必置之重典。”

唐顺之说完后,就由戚继光来安排剩下的事情。对于崇明沙所,唐顺之还带了一千两银子,在戚继光的安排下分发给士卒们,用于安定军心,防止士卒哗变,对于基层的士卒来说,什么东西都没有白花花的银子好使。

待安排好了这一切唐顺之等人押着高才返回松江府,在松江府衙,唐顺之这才提审高才,高才犹自狡辩道:“都宪大人何故拿下官?”

唐顺之笑着说道:“高才,本都宪可没有这么多废话给你说,要么你将你通倭的详细经过说与本都宪听听,要么本都宪就将你押解京师,交给锦衣卫,看看锦衣卫的诸般刑具,你能消受的了几样。”

高才还是闭目不言,戚继光说道:“高才,你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你的妻儿老小想想吧!你莫不是还指望魏国公,一旦将你押解京师,你以为魏国公会为了你和锦衣卫过不去吗?漫说锦衣卫的酷刑,就是这松江府衙的诸般刑具也不是你所能消受的。”

见高才还是不为所动,唐顺之说道:“方府尊,既然此僚如此顽固,就先给他看看松江府衙的诸般刑具吧!”

高才当即大叫起来,说道:“都宪,下官还是朝廷命官,未经法司鞫问定罪,就算是五府、察院也不能用刑啊!”

唐顺之笑着说道:“你以为你是朝廷命官,本都宪就不能用刑了?你犯得可是通倭大罪,乃是十恶中的谋叛大罪,当今圣上早有明诏,凡内外问刑官,惟死罪并窃盗重犯,始用拷刑,余止鞭朴常刑。对于你这等十恶大罪,漫说是松江府衙内的这些刑具,就算本都宪法外施刑,将尔当堂刑死,也不用承担责任。”

其实唐顺之多少有点吓唬高才,大明律有明文规定:凡八议之人及其祖父母、父母、妻及子孙以及京官和在外五品以上官犯罪的,均须实封奏闻皇帝,一般司法官吏不得擅自勾问。高才乃是从五品副千户,唐顺之因为通倭大罪对他用刑,虽然说的过去,但是真的把高才打死在松江府,唐顺之绝对要吃挂落。

但是高才的心里防线显然已经被击破了,他一五一十交待了和萧显勾结的过程,其实也并不复杂,最开始萧显也算是海商,和高才算是合作,毕竟崇明沙所控制着长江出海口,他的船队需要进出长江,必然需要买通高才,高才就对萧显的船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甚至在得了萧显重利后,出动大明官军帮助萧显打击对手,在萧显的银子资助下,高才搭上了魏国公,不过是和魏国公的远支认了个干亲。同时萧显也答应不侵袭崇明所,但是这次萧显纠集一伙倭寇,入寇上海,高才事先并不知情,等到看到萧显的船队时,他已经被吓破了胆。

萧显威胁高才,若是他敢坏事,就将这么多年和他勾结的证据送南京都察院,叫他高才身败名裂,还要率倭寇踏平崇明所。高才只得装聋作哑,既不上报军情,对于上海县的求援也装作没有收到,放任萧显的倭寇在大明的海疆驰骋。

唐顺之冷笑道:“尔身为大明官军,勾结倭寇,万死不足以赎其罪!”

高才说道:“罪员愿意戴罪立功,萧显还会再次进犯上海县的,还望都宪、总戎早作准备。”

唐顺之当然要问清楚情况了,高才说道:“萧显此次是和邓文俊合兵一处寇上海县的,邓文俊又是从倭寇大名手中借的的兵,故而这次来的倭寇中有五百武士,击溃金山卫的正是这五百倭寇武士,但是搜刮来的财富也大多归了这些倭寇,故而二人的手下十分不满。

之前萧显曾经向高才透露过,要找机会再干一次,才能有所收获。

戚继光笑着说道:“贼子来的好!”

唐顺之下令将高才暂押起来,和戚继光、方廉商量起来了,倭寇要是再次入寇,不要说嘉靖了,他们三个自己也没这个脸继续做这个官了,再怎么也要打个翻身仗,振奋东南明军的士气军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