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我要考大学

五十年代的大学生、中专生了不得,国家包分配工作,有了工作就是国家干部。

特别是大学,考上哪里的大学,就能拿到哪里的户口。

古时候的科举,现在的大学,都是底层人民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甚至是唯一的途径。

考大学有全日制高考,有地方政府推荐优秀青年上大学,推荐优秀工农兵上大学等等。

黄庆明仔细想想,说道,“振华,我觉得你可通过读夜校考大学。”

“很多大学为了培训专业人才,会开设夜校培训班,培训机械钢铁、电气等专业知识。”

“你可以白天上班,晚上去夜校,只要通过毕业考试,就能成为该校的大学生。”

一口气说完,黄庆明看着王振华。

林昆仑急切道,“庆明哥,专业夜校不是谁都能上……”

“我知道。”黄庆明说道,“必须有六个学生联名推荐,或者学校领导的推荐,你才能报名夜校。”

黄庆明轻叹一声,搔着头想了又想,发现自己不认识大学生。

突然,林昆仑微微一笑,“振华,你的对象是北理工的学生,这事你找她帮忙。”

王振华想起正在北理工研究节能灯的韩雅,可以请她帮忙搞推荐信。

接着,他又想那封锦囊妙计,韩雅让他一个月后看那封信,现在还差十天。

“问题解决了。”黄庆明笑着掏出信封,“振华老弟,县委的老曾给你的信。”

老曾是延庆县的一把手,王振华接待外商时见过他,是个和蔼可亲的老人。

他打开信封,掏出十斤水果票,三斤糖果票。

都是紧俏物资票据,黄庆明和林昆仑顿时瞪大双眼。

“老天爷,我都搞不到这么多票。”黄庆明说道。

“老曾给我这些东西干啥?感谢我拿到外汇订单?”王振华疑惑道。

“嘿嘿,我跟你说个内幕。”黄庆明趴在他耳边,小声道,“咱们县马上要归四九城管辖。”

王振华愣在那里,未来的京城延庆区,就是现在的延庆县。

好像就是今年,国家把延庆从河北划到京城,八达岭长城成为京师的西门户。

他搔着头,“哥啊,老曾给我票,跟这事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