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咱家有粮了

八达岭乡国营粮店,房顶有颗五角星,中间是实木门和玻璃窗。

大门两侧贴着对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走进店门,正前方是高高的柜台。

货架上有粳米,籼米,糙米,小麦,黄豆,高粱等粮食,明码标价。

粳米一角四分钱每斤,就是最常见的稻米。

“同志你好,我要二百三十斤粳米。”

王振华从兜里掏出238斤粮票,抽出八斤准备找人换袜子票,其余放在柜台上。

“多,多少?”粮店售货员仔细鉴定粮票,都是真的,便开口道,“同志,你的钱够吗?”

王振华掏出32元2角递给她,剩下一块多钱可以给家人们买袜子。

“你是工厂采购员?”售货员看看王振华的衣服和草鞋,觉得不是。

“售货员同志,这些票来自皮鞋厂。”王振华拿出皮鞋厂开的粮票证明。

董家旺拉着外甥走开两步,小声说道,“你买糙米,便宜,能多吃很久。”

糙米八分钱一斤。

稻谷脱壳后不精细加工,由米糠、胚和胚乳三大部分组成。

“我老娘吃了一辈子糠,我让她吃几天细粮,很合理吧?”王振华笑看大舅。

董家旺一愣,鼻子一酸,重重点头。

王振华拍拍他的肩膀,走到柜台前,“售货员同志,还有问题吗?”

“同志,你买的粳米太多,我去找领导汇报。”

女售货员放下粮票和钞票,转身去后院办公区。

“振华,不要买这么多,你家没有放粮食的地方。”

董家旺又说,“老鼠会偷粮食,你先买五十斤,以后慢慢买。”

“大舅,家里有粮,心里不慌,我有分寸。”王振华说道。

如果明年不是一九五八年,他也不会一次性买这么多。

后世野史记载,现在一斤粮票买一斤粳米,明年只能买四两粳米,三两玉米,三两红薯。

这时,售货员回到柜台,“同志,领导同意大批卖米。”

“谢谢您。”王振华把粮票和钱递给她。

售货员清点完毕,马上让他填写相关收据,安排工作人员称重。

二百三十斤稻米装满两个布袋,爷俩把稻米抬上鸡公车,用破草席盖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