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年10月16日 台北“国防部情报局”局长室

叶翔摆摆手:“那就以这些情报资料为基础和依托来设计行动方案。”他瞟了一眼行动处郭处长,“你们三处有什么想法?”

郭处长轻咳一声,挺直身体说到:“神斧的第一期学员已经结业,第二批学员也快了,人手上没问题。关键在于目标的选择,中共的原子弹研制成功比原先友邦的估算提前了不少时间,这让我们很被动……”

“废话就别说了,说说当下打算吧。”

“是,局长。”郭处长显然做了一番准备,开始侃侃而谈:

“大陆原子弹试爆成功后,接下来会怎么走,值得好好分析研判。我认为,接下来无非有三个方向:一是巩固成果,加大爆炸当量研制;二是实现核弹的小型化;三是加紧研发运载工具,也就是弹道导弹,不能远程投射则不可能形成核威慑。那么,我们的目标就应该往这三个方向去找。”

叶翔眼睛一亮:“有道理,郭处长看来是下了点苦功的,说下去。”

得到局长肯定,郭处长的声音愈发高亢起来: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把目标锁定在人和试验场这两处关键。所谓人,指的是项目的主要科学家,这些人有一多半是留洋的专家博士,五十年代陆续返回北京,都在中国科学院的各研究所或者着名高校工作,后来转入中共国防部所属的研究院。他们的家多半安在北京西面一个叫中关村的地方,自己长期在西北荒原上搞研发,此次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共定会论功行赏,接他们回北京与家人团聚。居民区安保设施薄弱,如果我们选准关键目标予以突袭或绑架,一定会造成核子工程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并对项目其他参与人员形成内心强烈的震慑,从而直接影响到下一步的工作进展。局长,这是从国外留学后返回大陆的一部分核物理学家和导弹专家名单,有理由相信,他们应该都参加了中共的核武器工程。”

叶翔拿过郭处长递过的名单轻声念出声音:

“核物理学家:于敏、王淦昌、钱三强、邓稼先、彭桓武、程开甲;材料专家:姚桐斌、陈能宽;火箭和导弹专家:钱学森、黄纬禄、屠守锷、任新民;气象专家:赵九章…。唉,这些人多半是留洋博士,最终都投了共,教训惨痛啊!有他们的详细住址吗?”

小主,

郭处长为难地说:“还没有掌握,中共一定会把这项计划列为顶级机密。据研判,即使他们参与核武器工程研制,也多半都会使用化名。”他很快又补充道:“不过,我们掌握了其中一些人在国外留学时的照片,按照片辨认,应该能跟踪出家庭住址。”

叶翔之又说:“你继续说另一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