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年11月3日 台北 丁守拙家

第一百零九章

1963年11月3日

台北 丁守拙家

还真让莫之英歪打正着说对了,在田之雄和莫之英享用西餐的同时,田佩瑜正在丁守拙家里一同吃饭,念叨着田之雄。

田佩瑜是带着第二批“大陆代表”从香港到台北的,已经在台北呆了些日子了。今天礼拜天,他又特意登门拜访他的老长官丁守拙。

回台后,局里没有为难丁守拙,只问了问话,便让他先回家休息。这一呆就是三个多月,前两个月才被任命为情报局设计委员会少将设计委员,算是挂了个虚职。

丁守拙倒是没有牢骚满腹,但看得出沉默寡言了许多,显得更加老成持重,寡言往往意味着多思。从香港被遣返回台以后,他才知道这次是香港、澳门和金边三地几乎同时遭受重大挫败。震惊之余,他仔细回忆了自从接受‘湘江计划’任务以来的每一个细节,试图找出事情的真相。有一点他是深信不疑的,那就是根本原因在于情报局被间谍深深渗透了!

他不是老军统,没有进过军统的培训班,没有搞过行动,没有做过“密派”;他也不相信就凭局专案组的那几个人能够真正找到原因,但他曾在德国受过完整的警务训练,认为水过必留痕,通过对蛛丝马迹的分析来判断犯罪动机,从而拼凑出证据链,寻找到嫌疑人,才是破案的不二法门,这比情报局粗鲁莽撞动辄刑求的手段要高明得多。

不过,他掌握的证据连凤毛麟角都算不上,根本无从分析。于是,他反其道而行,从事件的过程和结果来确定逻辑关系,再寻找证据来验证逻辑的成立,这样所有线索所指向的人就是最符合逻辑的嫌犯。

以这样的推理方式,他锁定了两个人。

第一个人是沈岳!

理由并不复杂:

第一、他是除叶翔之外唯一知道‘湘江计划’全盘方案的人,也是掌握香港站、澳门站和金边组所有信息的人;三地在计划实施前同时遭受精准打击,所掌握情报之准确、之详尽、之全面非常人所能及。

第二、沈的历史有问题。他的故事在情报局尽人皆知:原本是共产党员,被捕后被戴笠亲自说服受感召加入军统,后来打入延安潜伏,并成功返回,成为军统局极其罕见的范例,以后步步高升,成为上边的红人。可反过来想想,焉知不是共产党在延安就将他重新策反,又让他重返军统局成为“双面间谍”呢?

第三、如果以上推断成立,那么沈出事的所作所为就非常符合逻辑了。他在澳门被澳门警方拘押,显然是大陆方面与他一起唱的一出“苦肉计”,为的是给他完美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