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年1月18日 台北士林局本部

谷组长看着表情轻松了许多的沈岳,问:“沈局长,您批评得对,问题设计确实没有重视细节,我有责任。”

沈岳一晒:“你别多心。测谎器那些洋玩意儿我从来就不以为然,只能用作辅助手段,我相信的是人。来自共党内部的第一手情况,是我们判定的主要依据。”

谷组长又问:“那下边的程序还继续进行么?”

沈岳:“当然,你把程序走完,该用刑就用刑,还是那句话,别把脑子打坏了,别有外伤,真金不怕火炼嘛。说实话,我也不喜欢对人用刑,弄不好会适得其反。但湘江计划启动在即,我不得不谨慎。通过了审查,这个人我有大用。”

谷组长:“那边条件不具备,还是弄回局里的审讯室吧。”

沈岳挥了挥手:“你去办吧。”

谷组长起身走了两步,又想起来问了句:“那边的核实消息还没来?”

沈岳:“香港站的联系人已经派进去了,估计很快就会有消息回来。那边的情况和你的审查结果一对照,就什么都清楚了。”

谷组长挺身一碰后鞋跟:“局长,我知道怎么做了。”

这时,秘书进来报告:“沈局长,叶局长请您过去。”

沈岳刚走到叶翔办公室门口,便听见叶翔朗朗的笑声。见他进来,叶翔高兴地叫他:“老沈,你看谁回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坐在沙发上的两个人一齐站起来,向他敬礼。正是“湘江计划”的直接负责人、情报局南越第三工作指导站的站长廖时亮和计划执行总负责、“高棉组”组长张沛芝。

叶翔看上去对计划的进展很满意,他对沈之岳说:“从咱们开始筹划‘湘江计划’至今两年多了,东南亚那边刚传过来消息,印尼等国政府已经开始筹备迎接对方高层访问,虽然还没有掌握具体行程,但这预示着我们的‘湘江计划’就要进入实施阶段啦。我把他们二位从一线召回来,就是要商量一下,为计划的实施做总体安排。”叶翔之转向廖、张二人:“你们向沈副局长汇报一下前方的准备工作,沛芝,你到高棉整整一年了,你来说吧。”

“是!”

张沛芝上校,祖籍广东,原本是越南华侨,18岁时回国投身抗战,加入军统,在军统贵州息烽训练班结业,黄埔十八期生,一年前率领农念强等三人前往柬埔寨筹建高棉组,隶属南越第三工作指导站(西贡站)领导。他人长的又黑又瘦,但很精干,汇报也很有条理,从组织发展、身份掩护、交通联络、信息收集几个方面侃侃而谈,听得叶翔频频点头。

听到张沛芝说目前高棉组在当地已经发展到40多人时,叶翔连声称道:“不简单,不简单!你们刚去一年便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沈岳不动声色地问了句:“为什么要发展这么多人?”

张沛芝不慌不忙解释道:“这40多人来自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职业身份,有的是政府职员,有的是汽车司机、有的是修理工,有的是小商人,基本都是当地华侨。首先,可以满足多方面、多渠道情报收集的需要,汇总后综合分析判断;其次,我们具体的实施方案尚未最后确定。一旦确定,临时发展来不及,从总部或其他站调人,又不熟悉当地情况。有一支基本队伍,到时候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派;第三、计划的最后执行地点尚未确定,一旦确定在金边实施,这样高级别的国事访问,安保一定十分严密,我们必须准备几套实施方案,这样就需要几套人马;第四、这个计划一旦实施成功,必将震惊世界。用本地人具体执行,如果发生国际谴责,则会给国府筑起一道防火墙,避免国府声誉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