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中午,纪委的两名工作人员来到财政厅,带走了一些财政改革项目的相关资料,同时向部分厅内官员询问情况。
下午,纪委书记李庆东亲自给顾晨打来了电话。
“顾晨,这次的举报信,你应该已经知道了。”李庆东的语气平静,却透着一丝警告的意味。
“李书记,我当然知道。”顾晨微微一笑,“其实,我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动作。”
李庆东沉吟片刻,道:“纪委必须调查,这是程序上的要求。但我可以告诉你,我们内部已经有了一些判断。这些举报信,看似详实,实则漏洞百出,很多指控甚至连最基本的事实都对不上。”
“但问题是,举报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真的查出什么,而是为了在政治上制造压力。”
顾晨点点头,“所以,我并不担心调查的结果,而是担心他们在调查过程中制造舆论,利用舆论影响省委的判断。”
“你能想明白就好。”李庆东语气缓和了一些,“不过,你还是要谨慎,最近纪委内部也在进行整顿,某些人不一定会站在你这边。”
顾晨心中了然,纪委虽然是反腐的核心力量,但并非铁板一块,有些人可能真的秉持公正,而有些人,未必不会被利益集团所影响。
“我会小心的,李书记。”顾晨郑重地说道。
“很好。”李庆东缓缓道,“另外,我建议你近期低调一些,等调查结束,再继续推进改革。”
“李书记的意思是,让我暂时收手?”
“不是收手,而是减少不必要的动作。”李庆东语气意味深长,“你要知道,有时候‘静’比‘动’更能让对手焦虑。”
顾晨深思片刻,点头道:“明白了。”
---
反攻的开始
纪委的调查虽然在进行,但顾晨并未真的停下改革的步伐。
相反,他开始暗中调整策略,将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更具争议性的领域,比如专项资金的透明化管理。
几天后,财政厅正式公布了一项新的政策,要求所有地方政府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必须实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这一举措,立刻引起了地方政府的强烈反应。
“顾晨这是在逼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