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改革措施

权路相争 乔一司 1074 字 3天前

财政改革的攻坚战已经打响,省纪委的调查初见成效,省委的态度也已明确,地方政府的反弹暂时被遏制。然而,顾晨知道,这只是表面的平静,真正的风暴还未完全爆发。

在这场改革的博弈中,既有利益集团的反扑,也有政治势力的角力,而更隐蔽的,是一些关键人物的态度变化。此时,如何稳住阵脚,进一步推动改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省委座谈会

晚上八点,省委小范围座谈会在省委大楼的会议室召开。

参会者包括省委书记赵鸿儒,省长杜国梁,省纪委书记程正明,省委秘书长林建伟,以及财政厅、发改委、审计厅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顾晨走进会议室时,徐同光已经坐在了会议桌的一侧,面色平静,但顾晨能感觉到他的神色中隐含着一丝微妙的变化。

赵鸿儒看了看众人,开门见山道:“这次座谈会,主要围绕财政改革的推进情况,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大家畅所欲言,不必拘谨。”

会议开始后,杜国梁首先发言:“财政改革的方向是明确的,省委、省政府已经形成共识,但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地方财政紧张,企业融资困难,这些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顾晨听得很认真,他知道,杜国梁的意思是,财政改革必须考虑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承受能力,不能一刀切,否则可能引发经济下滑的风险。

发改委主任周建国接着补充:“是的,尤其是一些重大基建项目,由于财政资金拨付流程变严,导致部分项目进度延迟,影响了投资和经济增长。”

此时,省纪委书记程正明开口了:“财政改革不能动摇,关键是清理过去的腐败问题,确保资金使用透明。省纪委的调查不会只停留在财政厅,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深入地方财政系统,防止改革被利益集团所绑架。”

此言一出,会议室内顿时安静了几秒钟。

顾晨明白,程正明的意思是,省纪委的调查不会局限于财政厅,而是要深入整个财政体系,包括地方财政部门。

这无疑会让很多人感到不安。

---

徐同光的态度变化

会议进行到一半时,赵鸿儒点名让顾晨发言。

顾晨站起身,简明扼要地汇报了财政改革的进展情况,以及遇到的主要阻力,最后总结道:“财政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让财政资金使用更加透明、高效,同时遏制过去的乱象。短期内可能会有阵痛,但长期来看,一定是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