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占据上风

权路相争 乔一司 1096 字 3天前

为了增强青河县的财政自主权,顾晨开始全力推动新一轮产业招商计划。

这次招商的重点,放在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他亲自带队,前往外省考察,并与多家企业洽谈,试图引进一批税收贡献大、成长性强的优质企业。

“顾县长,你们青河县虽然政策不错,但我们企业最关心的,还是实际的营商环境。”在与一家新能源企业的洽谈会上,企业代表直言不讳。

顾晨坦然一笑:“您有什么顾虑,可以直接提出来。”

企业代表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主要是上层关系。我们希望入驻的地方,政策能够长期稳定,不会因为地方领导更迭,导致政策反复。”

顾晨点头:“这个问题很现实,但我可以向您保证,青河县的改革方向是省里认可的,而不是某个领导个人的意志。此外,我们已经推动了一系列法制化措施,确保政策的稳定性。”

他话锋一转:“而且,青河县的招商策略并不仅仅是税收优惠,我们更关注企业的成长性。如果贵公司愿意落户,我们将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支持、人才引进便利,以及最关键的——行政高效服务。”

企业代表若有所思,最后笑道:“听顾县长这么一说,我确实有些动心了。”

几天后,这家企业正式决定投资青河县,成为青河县财政自主计划的第一批试点企业。

赵建华的反击:舆论战

随着青河县财政自治改革的推进,赵建华意识到,自己的掣肘手段收效甚微。于是,他决定发动新一轮舆论攻势。

“既然财政上限制不了,那就从社会舆论入手。”他对宣传部门下达指令:“重点放大青河县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企业负担、社会分配、基层干部的管理难题等,让外界对青河县的改革产生怀疑。”

很快,一些负面报道开始在媒体上出现。

《青河县改革的另一面:部分企业生存压力加大》

《财政改革真的能解决一切?青河县的基层干部抱怨工作强度加大》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青河县改革是否有长期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