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哦,说溜嘴了。”

** 提醒:“殿下写得明白些就好了,不要咬文嚼字。”

李阳疑惑抬头, “为何这样?” “这份规划是写给百姓看的。表达越清晰,百姓就能更快理解。”

** 接着说道: “要让他们觉得这是为自身利益考虑,不是增加徭役。”

经过思索后,李阳点头表示理解:“确实是此理。” 将 ** 说说记下。“往后每年增建五成磨坊,以水力减轻繁复劳动并逐步减派各地徭役。”

说到徭役,话题变得微妙。减少劳役一直是皇上的禁地,因为有许多计划需要大量人力。

李阳迅速平复内心波动,继续道:“五年后大型水磨超过一万座,小型十万。粮食方面基本实现水能化;工业生产普及率也应如此。”

** 花时间定了保守目标。“一万一万个? ” 李阳停下记录询问。

“当然,我还有点保守了呢。” ** 果断回答。“可是,这么多数量,大臣们不会哗然吗?”

“你说得没错。” ** 解释资本的作用。“资本就是财富。商人求利,如果建一个水磨就能赚钱,麦子贵还是面粉贵?谁更挣钱?”

李阳同意: “对。”

“所以建好之后,哪怕官府不准建,民间贵族也会自造水模牟取暴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深思一会儿,李阳苦笑,开始按照所述记录。“接下来讲讲钢铁厂。”

“第一年产量如何……到第五年底秦国钢量应达二十万吨,按十亿斤计,好让大众明白数字。如需煤炭……就设年产一百万吨吧,容易开采储量丰富。”

每次提及具体数据时,李阳停住问,“太多了?”

“不碍事。” ** 不悦于频繁打断:“你还算什么未来的 ** ?”

“微臣莽撞了……”

“放心,我会尽量减少夸张,但也得有信心。”

李阳心里满不是滋味——没人希望愿景不能实现,只是担心世人会视若荒诞。

** 易位思考,“削减至十分之一好了。”

二人准备出门时侍者通报,马车预备好,启程何时。李阳邀请 ** :“先生可同去石矿查看。”

“行吧。” ** 一口答应。

就这样两人踏上了考察旅途。路上随行车队,卫队精锐跟随。李阳趁机请教,“工业才是关键。”

** 微笑,“不用着急,等冬去春来,咸阳定会有翻天地变!”

“国库中的物资只是一个引子,只要精心培育,定能开花结果,繁茂发展。”

“所谓春种一粒谷,秋收万粒粟。”

赵明仍在尝试让李辉理解之前他并没有夸大。

“假设第一年朝廷倾尽全力建造了两百座水力磨坊,其中有二十座用来碾磨矿石、锻打铁器。”

“如此,金属产量是否增加?”

李辉点点头,“的确如此。”

“制造磨坊所需的齿轮和金属部件,由于铜铁产量提升,每年就能新增许多。”

“有了充足的材料,不仅能造斧锯凿,木材与石料的生产也会同步增长。”

赵明继续问道,“这样理解没错吧?”

“没错。”

李辉深思片刻,又点头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