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助答应杨哲请求,同上梁山坐把头领交椅的时候,杨哲知道自己刚才那番言词,已经通过了他的考验。
能够得到李助这样的人才加入,杨哲自是喜出望外。
只是他不知道,李助心中,此刻更加激动。
李助满腹才华,熟读兵书,更是练得一身了不得的武艺。
生平最为敬佩的,便是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报国情怀。
曾几何时,他也想为国尽忠,为君分忧,为百姓谋福。
只是,朝局腐败,世道如斯,想要一展抱负又谈何容易。
游历江湖十数载,看到的都是世态炎凉,看透的都是天下疾苦。
他心中,愤愤不平。
当年淮南一怒,杀了几名鱼肉百姓的贪官,成了名动江湖的大侠,也成了朝廷海捕文书上的逃犯。
只是,杀了贪官又如何?
杀了一个贪官,重新上任的,还是贪官……
天下贪官何其多,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杀得完。
只是他百思不得其解,如何才能挽救这看似繁华却千疮百孔的王朝。
直到遇到杨哲,听到杨哲的那一番言论,他如拨开云雾见月明。
这摇摇欲坠的王朝已病入膏肓,既然挽救不了它,那便干脆毁了它。
开天辟地,闯出一个太平盛世,拼出一个朗朗乾坤……
尤其是,杨哲那一句等待时机,更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大宋虽然糜烂,可想要短时间推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有一个能够懂得隐忍,能够懂得等待时机的人,才是有可能成功的人……
一时间,两人如刘备见诸葛,相见恨晚。
方垕伤势不轻,不宜长途跋涉,不适合马上回江南。
杨哲便邀请他先同上梁山,等伤势好转,再由水路南下,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方垕本就想与梁山众人多熟络熟络,便答应下来。
这次在东京动静闹得太大,大伙担心官府围捕,于是马不停蹄,日夜兼程朝梁山进发。
又走了四五日,便出了京畿路,进入河北地界。
杨哲发现方垕脸色越来越憔悴,便来寻方百花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