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同文馆

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交流的方式也只有信件,还有人传人的方式。

在士绅阶级还好,可以研究一下诗词,要么就是听个曲喝点茶。大多百姓连温饱的都没有解决,又何尝精神享受。

统治阶级也惯用弱民、愚民的政策,这样领地里的百姓更好管理。百姓也只是,服务统治阶级的工具而已。

在这个时代识字率不高,士绅阶级也就把控舆论。朝廷要想有所作为,就要讨好士绅阶级,大多穷人也依附于士绅阶级生存。

士绅阶级对上欺满对下主导舆论,使得最大阶级是最大的获利者。

崇祯初年,大明财政入不敷出。崇祯也想加收关税,只是受到天下士绅的抵制,说崇祯与民夺利。最后崇祯也只有放弃,把税收摊派在百姓身上。

穷人还感激士绅替他们说话,殊不知他们被人卖了,还帮着人数钱。

王成在南直隶如此狼狈,全因得罪了东林。就因不敬至圣先师,遭到读书人的抵制。读书人掌控天下舆论,确切的说谁更有才,通过自己的作品,就可以快速传播思想理念。

为了打破读书人对舆论的垄断,王成特地成立了同文馆。同文馆,类似新闻和杂志的结合体。有柳隐为第一任馆长,卞玉京和马湘兰擅长书画,为同文馆的副馆长。

三女听到王成的安排,虽是心动又有些不自信。在王成的劝说下,几女也打算试试。

王成也是熟虑的,以秦淮八艳的名气,就是最好的宣传。相信同文馆打出名气,也可以主导舆论的走向。

经过几天的摸索,王成制作出一个简易的印刷机。在蜡纸上刻上文字,然后将普通纸附在上面,用刮片刮过纸面,就拓印出蜡纸上的内容。两个人配合,一天可以拓印两千张。

对于王成来说这就是小儿科,在柳隐等人看来,那就是就是世纪发明了。想不到王成不仅文武双全,还会这些奇滢技巧,几人也是兴奋的,在蜡纸上刻画起来……

几天后同文馆正式挂牌营业,印刷出的两千份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