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粗盐滞销

造出自己的火铳,张富贵还是有信心的,张富贵也说出了困难。

只要积累出经验,造出新式火铳问题不大。大批量生产,恐怕难以实现。就是一根枪管,一个熟练的工匠也差不多要一个月钻好,在不出问题的情况下,一支成品的火铳也差不多两个月完成。

听到张富贵这么说,王成稍微想了一会,也提出了一个建议。

就是做枪管的专做枪管,其他部件都分专人来做。流水作业可以提高产量,这是后世检验出来的真理。

王成拿来一个铁棍将其固定,然后把钻头放在上面转动。解说道:“人力转的太慢,我们可以试着用另一种力去驱动它,比如水力,用牲口去拉,就像转动磨盘一样。”手还不停地比划着。

张富贵也是眼睛一亮,王成的操作也给他带来了新思路

大明的工匠技艺不差,只是缺乏创新而已。在这个唯有读书高的畸形社会,其他的都是下三乱。只有提高工匠的自信心、创新能力,才能更好的带动周边的发展。

王成也只是起一个引子的作用,或许他可以做出这种器具,这不是王成想看到的。这是会提高效率,那也只是一时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想这些人通过创新获得自我成就。再不断地创新,这样一个良性循环,才是正道。

现在还不能造出大炮,路还是要一步步走。

顾不得理会胡博,王成默默盘算着。

护甲5两,加上武器什么的,一个兵丁的单兵装备就要十几两银子。就是装备一个玄武旅,花费不止五万两银子,这还没算上大炮、马匹什么的。

想要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部队,没有几年的沉淀、战场厮杀,就算有精良的装备也没多大用。这么算下来,就是打造一支4000人的玄武旅,几年下来也要花费白银将近百万两。

王成也不得感叹:以后的路还任重道远啊!

前些时日还为自己能控制两县自得,现在也不是那么香了,仅凭两县之力难有作为。

王成也不得感叹:以后的路还任重道远啊……

张家镇原是一百多户的军屯,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现在是一个拥有几千户的大镇。

从最初的百十户盐农,到现在井然是一个产盐大镇。

盐田劳作的盐农,虽是风吹日晒,盐农们还是辛勤的忙碌着,田间不时传出相互开玩笑的话语。

看到这一幕的王成也很是惬意,因他的到来而让这些人过得好了起来,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满足!或许这就是上天让他来到这里的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