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大昭军营篝火烧得高高的,鼓声欢快,士兵们歌唱的声音传出很远,以至于戎狄的王帐都听得到。
单于王听着对面的鼓声心里只觉烦闷,刚坐起来透透气便听外面探马来报,说是对面正在庆祝胜利。
“听得到。”单于王没好气的道。
一旁的内侍不解:“为何拖拖儿大人还没回来?”
“留他饮宴也是大昭的礼数。”呼延烈心中并无疑虑。
在他看来,自己能退一步已经受足了屈辱,大昭没有不欣然接受的道理。
正如谋士所说的那样,只要萧启接受了戎狄的归降,回去便有他好受的,想再上战场是不可能的了。
至于那两个女将,他已经传信给大梁公主,一找到机会便收拾了她们。
大昭武将凋零,只要想办法除掉这几个人,大昭的土地种的仍是戎狄人的口粮,大昭的女人也是戎狄随时可用的物件。
一切都在他的谋算当中,他只需要退一步,唯一的一步。
对面鼓声似乎更大了一些,他又躺回了床上。
戎狄士兵被吵得睡不着,都在帐中翻来覆去。
直到下半夜对面的动静才消停了,疲惫至极的戎狄士兵很快便睡了过去,他们并不知道对面已经擦亮了刀锋。
三军并未击鼓,马蹄早已经包上了棉布,五万铁骑对于戎狄来说仿佛从天而降的杀神,许多戎狄士兵甚至死在了睡梦当中。
喊杀声再起之时戎狄已然没有了还手的能力,骑兵甚至来不及骑马便被对方的骑兵踩踏,随即被后方步兵收割性命。
单于呼延烈看到营帐外火光冲天的时候甚至还没想清楚发生了什么,他们已经送上了降书,怎么还会引来刀兵?
大昭所谓的大国雅量呢?
但形势已经不容他考虑太多,将领便冲了进来:“大汗,汉人杀进来了,就快杀到王帐了,我等掩护您撤退。”
呼延烈并不甘心就这样撤离,他手下八万人加右贤王五万人,可以说整个戎狄的青壮年大多在此,若是遭到重创,戎狄未来起码二十年都无法恢复战力。
若如此,他还有什么脸面见祖宗啊。
然而他出帐篷观望了一下,还是依将领所言,骑上马逃跑。
局势已经不可挽救,所谓兵败如山倒,覆灭也就是刹那间的时机。
沈璃与林婉儿作为左右翼冲锋,萧启坐镇中军,这一仗足足打了一个晚上,到第二天天明战场上留下来戎狄几万具尸骸。
大漠黄沙吹起将这些尸骨掩埋,沈璃与林婉儿相互望一眼,既有胜利的欣喜也有见满地尸骸的悲凉。
战争便是如此残酷,不杀别人就要看着自己国家的百姓被杀,这是一条没得选的路。
李元化和徐盛得到萧启送的消息后左右策应,虽然并没杀敌多少,但算共同歼灭敌军,功劳是有一份的。
因此李元化对于萧启更有些好感了,年轻人有能力但是不贪功,的确值得一交。
徐盛眼里只有打仗,是看到战胜便欣喜,军功什么的并不在意。他觉得自己这辈子做的最对的战略指挥便是拨五千人给沈璃调遣。
此战不仅大捷而且打了后世十几年的仗,西境可以彻底安稳十几年甚至更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