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丝随着动作轻轻晃动,脊背却挺得笔直,透着一股倔强与疏离。

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桌上饭菜冒着腾腾热气,可这氛围却像寒冬的冰窖,压抑又沉闷。

苏璃坐在一旁,安静地夹着菜,眼神淡淡的,看着大伯一家人在那你一言我一语,就像在看一场拙劣的表演。

苏大伯清了清嗓子,脸上挂着虚伪的笑,率先开口,“爹,娘,我琢磨着,我们一家人想回镇上住了。”

苏老太太一听,脸色瞬间阴沉,筷子重重一放,不悦道:“回镇上?家里住得好好的,回镇上干啥?”

苏大伯不慌不忙,依旧那副温和模样,继续说道:

“娘,您听我说,向明马上要去府城赶考了,总得做些准备不是?镇上书坊多,能买到全乎的备考书籍,还能找先生请教。”

“再说瑶儿最近也醒悟了,可瑶儿这一两个月身子亏空的厉害,得好好调理调理。”

“就这两样事,没孩子他娘在旁边帮衬,我一个大男人实在应付不来啊。”

苏大伯边说边轻轻摇头,满脸无奈。

苏老太太皱着眉,冷哼一声,“就你家孩子金贵?家里这么多活儿,你媳妇走了,谁来干?难不成我这把老骨头还得伺候你们?”

这时,一直没吭声的周氏立马接上话茬,脸上堆满笑,全然没有以往的刻薄,

“娘,瞧您这话说的,我们哪舍得让您伺候啊,这不是实在没办法嘛。孩子他爹在镇上米铺做活,忙得脚不沾地,哪有时间管这些?我要是不回去,孩子们可就没人照顾了,向明赶考可是大事。”

苏大伯也在一旁附和,“是啊,爹,娘,我们也是为了孩子着想。”

苏老爷子一直静静听着,目光在众人脸上扫了一圈,却频频看向苏璃。

苏璃却像没察觉一样,低着头,只顾默默吃饭,对这些话充耳不闻。

说来说去,还不都是说给自己听的,这是又琢磨着让自己掏钱呢。

苏大伯见此,讪讪地收回目光,转而打起了苏庆丰的主意,眼神中闪过一丝算计。

苏老爷子放下碗筷,一锤定音,“行了,既然你们主意都定了,那就回吧!”

苏老太太还想说些什么,可老爷子一个眼神过去,她便把话咽了回去。

“不过,你赵伯家小儿子近日便要成亲了,咱们已经答应了人家要去帮忙,自然得说到做到,老大,你们一家等赵家亲事办完了,再回去。”

苏大伯连忙笑着应下,“爹,您放心,这事儿我一直放在心上呢。”

吃完饭,苏老爷子冲苏庆丰招招手,示意他到一旁来。

两人走到廊下,苏老爷子神色凝重,语重心长地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