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拥有长达1.71米的身管,使得炮弹能够飞得更远,最大射程可达11公里,足以覆盖战场上的大部分目标。

同时,其发射的炮弹威力巨大,能够轻松摧毁敌人的坚固工事和装甲目标。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这款榴弹炮的重量达到了惊人的1吨。

对于当今八路军的运输条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吕华深思熟虑后认为,尽管运输困难重重。

但在即将到来的汾城战役中,为了让386旅以更小的伤亡取得胜利。

同时也为了让观战的同胞们和小鬼子的特务们亲眼见证八路军的实力与信心,这款榴弹炮的亮相显得尤为重要。

他也相信,只要运用得当,这款榴弹炮必将成为战场上的一大杀器,为386旅的火力支援增添强有力的保障。

与此同时,吕华还成功地将120MM大口径的迫击炮及其弹药生产线也打造了出来。

这款迫击炮虽然射程稍逊于榴弹炮。

但其轻便灵活、射速快的特点,使得它在近距离作战和山地作战中表现出色。

十分适合作为营级,乃至团级火力的补充,弥补60MM迫击炮在大规模作战中杀伤力不足的缺陷。

吕华深知,在未来的战斗中,多样化的火力支援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来,吕华还怀揣着一个更为大胆的想法——将火箭筒这种简单实用的利器也引入到抗战中来。

他深知火箭筒在反坦克和攻坚作战中的巨大威力,于是开始着手研究。

然而,在研究的过程中,吕华发现火箭筒和火箭弹虽然结构相对简单。

但速燃推进剂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却是一项未曾突破的技术难题。

得到这个结果后,吕华并没有气馁,反而大喜过望。

他知道,这个时代未突破的技术难题,对于拥有现代知识的他来说,并不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于是,他麻溜地跑回现代去查了查资料,希望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然而,结果却让他十分懵逼——这玩意,网上还真搜不到。

至少,在他所能触及到的公开资料中,并没有找到关于速燃推进剂的具体配方和制造工艺。

看来,想要把火箭筒这玩意给捯饬出来,还需要等到他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