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吕华的话却像一盆冷水浇在他们的头上,让他们意识到现实远比想象中更为严峻。
“这怎么可能?”张大彪脱口而出,他的脸上满是不解和忧虑,“我们的弹药储备竟然如此紧张?”
“这确实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吕华肯定地点了点头。
“不是我们的工人不努力,也不是我们的生产线产量不足,而是原材料的限制让我们无法全力生产。”
丁伟皱了皱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这么说来,挺进晋中不仅是为了打击鬼子,更是为了解决我们的物资短缺问题?”
“不!”吕华摇头,“不仅是晋中,接下来咱们在晋西北打的每一场仗都要以此为目标!”
吕华详细阐释道:“我们近一个月之所以能够迅速扩充装备,表面上看,确实得益于大量的战利品收缴。”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收缴带来的增益是暂时性的,不具备长久维持性!”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实现武器装备的大规模、持续性生产,真正依赖的是我们掌控的广阔地域和乡亲们的支持!”
“更进一步说,是依赖于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人口资源!”
“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兵工厂的生产效率将直接与我们根据地的规模和管辖下的人口数量挂钩!”
旅长接过话头,表情严肃地指出:“晋中地区,将是我们下一步战略发展的核心区域。”
“晋中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还聚集着大量的人口。
只要我们能够顺利进军晋中,不仅能有效缓解物资匮乏的困境。
更能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军力,为未来抗战的全面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众团长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明白,旅长的话虽然简单,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却不容小觑。
“不仅如此!”吕华继续补充道,“在这个年代,打仗打的就是资源!”
“包括但不限于矿产资源,人口资源,科技资源等等!”
“咱们一样,小鬼子也一样!”
“那个《论持久》想必大家也都看过,主要的观点,里面已经讲解的很清楚了。”
“小鬼子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他们的资源并不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