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你这鼻子比狗还灵啊!”吕华手中的零件打磨未停,话语中带着几分调侃。
“咱们兵工厂刚完成第三个主力团的装备,你就跟来了,可真是赶得巧啊!”
说到这,吕华却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不过,装备虽然生产够了,可这弹药就却还没着落呢!”
“想要彻底凑齐,恐怕还要十天半个月呢!”
这一个多月以来,紫云山兵工厂在总部的全力支持和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们的投奔下,生产效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武器方面,共生产出40半4000支,40冲600支,40式轻机枪200挺,重机枪120挺。
掷弹筒150具,20MM防空炮200门,60MM迫击炮400门,75MM步兵炮30门。
按理说,这样的产能足以轻松换装两个主力团。
然而,弹药方面的生产,却不尽人意。
当然,这方面的问题关键并不在于生产线本身,而是原材料的获取受到了限制。
虽然现在386旅手中已经有了一座铜矿,且吕华也把无烟火药的生产方法给搞了出来。
然而,铜矿和无烟火药的产量却十分有限。
一个多月下来,李家寨铜矿一共才产出了五六吨铜。
要不是有从小鬼子仓库中缴获的那二十多吨,就连第二个主力团的弹药都供应不起。
而为了无烟火药的生产,这一个月来可是跑断了战士们的腿。
战士们几乎挨家挨户上门宣传,传授老百姓们生产无烟火药原材料的土方法,并大批收集棉花等原材料。
为此,不少战士甚至主动剪开了身上穿的棉袄,从里面掏出了许多棉花。
正得益于他们的无私奉献,这才有了这一个多月内成功生产了150万发7.62X39MM子弹,
4万发60MM杀伤榴弹,5000发75MM杀伤榴弹,20万发20MM防空炮弹,8000发手榴弹的弹药产量。
并不是紫云山兵工厂不想生产更多,实在是无烟火药和黄铜的产量跟不上来了。
这个数量的弹药看上去很多,但却完全不够供应换装后的三个主力团。
没错,绝对不够!
最起码子弹就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