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当然不会只听王鲁海的一面之词。

调查员走访了证券市场和周边的股民,得到了更夸张的答案。

“马老师啊,我们股市女神呀,谁不知道啊,当初凭着几千张认购证起家,在股市里翻云覆雨。”

“马老师当然认识啦,连大户室都觉得配不上她的啦。”

“马老师不要太了解哦,我们小沙龙的领袖啊。你问我小沙龙还有谁?呵呵呵,大户室里也只有最顶尖的几个人可以参加。你这个低于副处就不要打听了好伐。”

在交易所的协查就不是太顺利了,这样的客户隐私不是你一个区的监察院可以得到的。

但上报市监察院后,却被领导直接压了下来,不给协查帮助,但也没有阻止区里的其他调查。

整个事情顿时诡谲起来。

而王鲁海的处境也随之有了更大的改善,晚上多了被褥和一个红外的取暖器。如此起来除了没有自由和无法和外界联系,生活方面倒是得到了保障。

另一路调查方向,去到了这几十封举报信的来源处。

筒子楼里是最关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筒子楼里的六封举报信细节写的很多,而且六个人举报的内容都相同或者互相印证,显得十分可信。

但是监察员并不认为这些举报信可信度很高,反而觉得多数都是捏造。

为什么呢?多年监察经验的这些老油子,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合伙举报互相沟通措辞,共同捏造的现象是十之八九。

果然,在分开的询问时候,被这些经验丰富的监察官一问一个不知声。

“你说马静同志收受别人一条价值三千的金项链是吧。”

“对啊,我们好几个人都看见了。”

“哦?那么肆无忌惮的吗?就在你们眼皮子底下?”

"额~~对对对,就是那么嚣张。”

“好,那金项链既然你们都看到了,你形容一下现场吧,用没有包装装着?多粗?有没有吊坠?吊坠什么样子。”

看着对方突然脸上冷汗横流,浑身发抖起来。监察官开始冷笑起来,继续施压哦不对继续问询。

“你还说收好几次红包是吧,那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送的,谁收的。”

“这我哪里记得起来啊,那上午送的还是下午送的还是晚上你总知道吧。是王鲁海同志收的还是马静同志收的,或者是王永中同学收的?这你也肯定知道吧。”

对方再也硬气了不起来,强行挽尊说道:

“那肯定是收了,不然他们家那么有钱啊?买那么多贵重的东西?我看到过王永中骑过来的自行车,据说好贵了,还有整天大吃大喝,肉奶蛋都是大批量大批量的买。我翻过他们家垃圾桶的,里面各种好东西,大闸蟹啊大王蛇啊各种没见过的鱼骨头啊。”

监察官也是被气笑了,同样的情况不出意外发生在另外五个举报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