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大多也是天津或者上海牌的135相机。
“你是120的哦,会用吗?实际拍摄的时候我的读数是按照135读的,你120要自己注意哦,可以多问问那台禄来。”
程老师确实思考的细致,这个年代的摄影师理论知识对比后世非常的扎实,各种数据都需要背出来。
王永中前世也没有玩过中画幅,更别提全手动,没有测光,距离还要自己估的相机了。
老师先是点评了上周活动时候自己拍摄的一些照片。
而学生们的照片并不会每次都拍完,这样成本太高,每次活动基本上就拍个5-6张,几周之后再由老师一起冲洗,选择成片的扩印。
凭良心说,在这样的菜中能有这样的投入是非常不容易的,毕竟暗房和冲洗都需要成本。胶卷那要学生老师自己买了。
所以每次活动,大家都是前思后想,左右调整,老师读数的时间会非常的充裕。
由此带来的就是老师每次都会细细的解释数据啊,构图啊,为什么用这个光圈?为什么要这个距离这种构图?
学生可以学的非常扎实。
不像后世大家短视频里经常看到的,一个老法师站在最高,拿个喇叭:“光圈3。5 iso100、快门1/1000秒。也不解释,下面的人自己调好参数,只听“卡卡卡卡卡”几十台高级相机高速的咔嚓咔嚓的连拍。到时候回到家导出照片,一阵屎里挑金,几百上千张照片总能挑出几张好片子出来。在组织参展评奖,老师得到了实惠,学生得到了虚荣心、日本厂商得到了大量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