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书法艺术的大门

上一世有幸去台湾省旅游,参观台北故宫的时候。正好碰到《祭侄文稿》的展出。

好家伙那个人山人海,排了3个小时的队,终于看到真迹。

那个时候没有正经学过书法的王永中,看到这幅真迹之后,看着看着眼泪就流了下来,那个行文、那个气韵、那个字里行间对于如儿子一般的侄儿去世而带来的,不忿可惜愤怒悲伤,跃然于纸上。

小主,

现场好些个人都哭了,这是真正的文化瑰宝,是真的中国人,汉人灵魂隔着时空与作者的思想交汇交融。

记得后来有一个大家说过一段话,他说:

“普通人不要去过多的专门学习审美,包括专门欣赏名画啊、专门欣赏印象派抽象派。不需要,也不要专门学习欣赏草书啊、古典乐乃至现代派的音乐啊、建筑啊。不要学习的,真正好的艺术是一定会打动你的,你事先凭空的去学习审美,这个线条怎么看、这个色块代表着什么、这个D小调一般代表什么感情,你这样去一学,等真正看到让人震撼的作品的时候。你就会失去那一瞬间的冲击,那一瞬间对美好事物的初体验,你会有杂念你知道吗?

你会先想到,哦这线条和色块的结合,画家是要表达这个意思哦。那个一连串的琶音作曲家啊是要表达这个情绪哦。

完了,你完了,你再也感受不到那种升华和冲击知道吗?”

所以当时在台北故宫,只简单了解过这幅作品的王永中。瞬间思绪被冲的七零八落,被笔者的笔锋文字带领入了美和情交织的空间,这一刻书法艺术审美的大门轰的一声,在王永中面前打开。

所以这一世真真正正的开始学起了书法,王永中绝不是三分钟热度。拿出了十二分的热情,所以进步极大,短短两个月已经进展到可以学颜真卿了。

帮自己轰开过书法艺术大门的颜老爷子的《多宝塔》一拿出来,王永中立刻急不可耐的临摹学习起来。

“呵呵,这孩子书法上的悟性还真蛮高的哦,不过他师父总说他没有绘画天赋,控笔能力也很差。倒也蛮奇怪的。这书法那么好控笔怎么会差呢?”

“是呀,阿拉小中那么聪明,怎么画画学不好呢?是不是人家小姑娘没什么教学能力啊。”

老妈马静也奇怪起来,嘟囔了一句。

王永中瞬间不干了,听到老妈的话,那怎么行,一拍桌子,

“吵死了,我画画已经蛮好了好伐,你们不要听她瞎说,她开玩笑的,你看。”

说完用毛笔在宣纸上,三两画,几杆墨竹跃然纸上,又干脆利落的几笔竹枝竹叶纵横其间。

短短几分钟,挺拔俊健的墨竹成型。

竹竿的宁折不弯,竹枝的潇洒肆意,竹叶的欣欣向荣,无不代表着王永中国画也开始入门了。

“不错不错啊,真的蛮好看,看来这个老师是真有水平啊。下次来好好谢谢人家,你不是认识那谁的儿子还没有对象吗?长得高高瘦瘦的,模样也还不错,介绍给小姑娘不是正好啊。”

“我晕,情况不对,这楼这弯成这样。”

“人家自己不会找啊,要你那么操心干嘛?唐突伐?挂三伐?”

“好好好,我不多嘴了好伐,奇怪伐?”

老妈嘀咕了一句,坐到自己的缝纫机前,继续她的裁缝大业去了。

父子俩,得以安安静静的练习了一个小时的书法。一个教的开心,一个学的也不赖,得到正向反馈的老爸,十分的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