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我是不会去看什么乱七八糟的私人医生的,谁知道水平怎么样,这脑子里的病不是感冒发烧随便吃点药吊个水就会好的。”
“嘿,你这孩子,人家是大医院退休的专家啊,有口皆碑的。你不去那里去其他地方?万一确诊神经病,一辈子就毁了。”
马静也急了,神经病三字脱口而出。
“什么神经病,神经病的。你会不会说话,我们没神经病,只是心理问题。小中你说怎么搞。”
“对对对,就是心理问题,问题不大。”
眼看儿子情绪不对,老王夫妻马上转软,安抚起来。
看到自己借着发飙,把主动权渐渐的拿到手上。
王永中也平静下来说:
“既然你们也说问题不大,那我要去宛南路600号正规医院去看。
反正大几率是心理问题,不是神经病不会通知学校街道的。”
王永中给出了自己的最后选择。
而老王两口子看儿子平静下来,说话也条理清晰,绝不像以前一样的虎了吧唧,便也借坡下驴。
“好好好,我明天打听一下哪个专家厉害,打听好了后天你们娘俩一早就去。”
随着王大厂长的一言而决,这次简短的家庭会议算是圆满完成。
王永中放肆的撕起了鸡大腿,三两下两只清蒸童子鸡下肚,又干下两大碗米饭,垫了个七分饱,十分的心满意足。
随后一天,老王托人打听到600号青少年精神疾病最知名的一个专家胡教授。
嘱咐母子两人第二天一大早早点去,17路头班车去抢这个专家的门诊号。
别问王大厂长这个级别的干部,为什么还要去抢号,还要让母子两人去一大早挤头班公交车。
问就是他怕丢人,怕用自己小车班的专车送去医院,那不就全天下都知道了?
王大厂长的儿子是神经病一刚。
想想就可怕!
低调低调,悄悄地出发,打枪地不要。
一夜无事。
第二天,天刚见亮,一家人就匆匆起床,洗漱后,马静就带着儿子赶到车站,挤上了去往医院的头班公交车。
好久没有看到过那么拥挤的公交车了,重生前的魔都,早上已经很少有人挤公交了,绝大多数上班族都是地铁一族。
拥挤程度不亚于现今的公交车,只是多了空调,没有现在这些王永中难以忍受的各种销魂的气味。
漫长的一个多小时,公车才从上海市区东端的杨歇浦区到了市中心上只角的许汇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马静在提前一站的斜士路站就拉着儿子下了车。
好吧,理解老妈的矜持,怕600号这站下来被人当成神经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