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猫腻

刘总彬彬有礼地把陈家俊迎进会客室,边喝茶边聊。

“我们这里山路十八弯的,特别不好走,辛苦你了陈经理。”刘总对本地地理情况相当了解。

“这里的道路崎岖不平,羊肠九曲,非常适合咱们公司生产的19座中巴车,大客车还真不行呢,路窄不好掉头。”陈家俊对公司产品定位了如指掌。

“没错,现在路上跑的全是咱公司的19座中巴车。”刘总一脸骄傲。

“业务做得不错,都是你的功劳!”陈家俊毫不吝啬地表扬了刘总。

“那倒是,全从我这里出的产品。”刘总满脸骄傲,扬眉吐气,他的确没有必要谦虚。

“看来今年不少赚吧?”陈家俊预测刘总能赚很多钱。

“理论上可以,但几个股东一分,所剩也不多了。”看来刘总本人的收入并没有达到预期。

“股份制的公司就是这样的,大家共同蓄水养小鱼,一起分大鱼嘛,很正常。”陈家俊安慰着刘总。

“有的人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在刚买鱼苗的时候就把利润提前分走了,鱼苗少,太抢手,供不应求,没有足够的鱼苗,大鱼数量自然跟着变少,没能形成规模效应。”刘总打着比喻,思路相当清晰。

“牢牢控制源头的人绝对是高手,旱涝保收。”陈家俊分析着商业套路。

“可不是嘛,这就是资源稀缺的重要性。”刘总为抢不到资源感到深深的遗憾。

聊到这里,陈家俊突然醒悟了过来,故作震惊地问刘总:“谁的能耐这么大,能够把控源头资源?”

“那还有谁?不就是张胜利嘛。”刘总见怪不怪,异常冷静。

“哦,他是怎样把控资源的?”陈家俊假装不清楚,一副惊愕的样子。

“很简单,公司的产品供不应求,分给各个经销商的指标经常不够卖,指标外争取来的产品,我们全体股东同意给张胜利按每台车现金结算贰仟元好处费,张胜利额外得到回报,自然给我们多批了不少指标,三赢。”刘总毫不避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哦,原来这样。”陈家俊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

刘总是个生意人,自然有他的生意经:“少赚也是赚嘛,总比不赚强,做生意要活络,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