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属于典型的北温带季风性平原气候,一年中间有时候下点雨,大部分时期都干燥的。24节气表拿过来,哪一个节气到了、应该是什么样的气候、该干什么,都基本对得上。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还有多少人能记得?
我们原来所在的村子,位于隋唐大运河遗址以北400米处,村口一处坟墓是清朝末代黄姓举人的墓地,也算人杰地灵、文脉宝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农村,土地改革分田到户后,没有实现机械化之前,每家每户都会喂养耕地用的牛或者马。晚上牛马拉屎撒尿是动物正常生理代谢现象,这时候需要撒一层干土以保持牛圈马棚的干燥,便于晚上卧倒在地上休息,积攒到一定程度再用架车子拉出去和沤粪堆一起做农家肥。
晴天的时候,村民们就会不失时机的尽快的拉回家一些干燥的碎土备用。
搁不住人多日久,村口的平地就会出现一些“拉土坑子”(豫东地方方言,专门供大家取土用的;还有村口因为家家户户养的鸡叨、羊啃不适合种植的“鸡叨地”,各个村子都有),印象中那个“土坑”有两米深了吧。
我们家那时候养了一头牛,也经常去拉土垫牛圈。
一次随爸爸用架车子去拉土,挖出了两个大概比足球略小一点的圆圆的土球,很结实。印象中我举头顶、摔下来摔几次都没摔烂,爸爸也不知道是什么,用铁锹砸开,中间空心,有大约半碗清清的清水,把土球的土全部砸成碎末,没有其他成分,确实全部是土,密度比较大而已。
村里也有其他人挖出过,大家不知道是怎么做成的、有什么用,老年人最权威、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是:“巨型屎壳郎的粪球”,但是最简单一点疑问,那屎壳郎得有多大?!里面为什么是水?!现实社会不允许动物成精的呀。
还有一次,挖出一支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