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上总”了据说可以分红1040万。

这个梦真好,谁都想做,包括我。

楼上住的邻居忽悠着我们去听了一次“价值1688”的讲解课,讲师声情并茂、声嘶力竭的煽动着听众的情绪。

这些人对北海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解读,旋转餐厅为什么设在30楼,作为北海市标志性建筑的北部湾广场三叶贝雕,为什么设计为不存在的三叶贝,为什么北部湾一号建筑群的外形刚好是1040数字,银滩公园入口的椰子树为什么是29棵,而不是两边对称的28或30棵,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我以身体欠佳、需要养伤为由,拒绝和他们交往。

她找来两张门票,说是北海海关开放参观了。

那次去老街好像看到了关于“清朝北海海关”的介绍,貌似不需要门票的呀?

她说既然拿来了,就去看看吧。

我们骑着租来的电动自行车沿着四川路一路向北,从北海老街沿着老街岁月斑驳的青石板街道一路向东走到头,正对着1887年(清朝光绪三年)设立的北海海关大楼的正门,原本海关是一个主权国家对进出口货物进行监督检查、征收关税,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机构,新中国建立之前的北海海关却始终由英、美、法、俄、葡等国家的洋人管理着中外贸易、税收、港口、航道、灯塔、浮标等事务。

据说当时的北海海关,几十年的进出口税收高达9000多万两白银,只是可惜并没有充实到大清国库,全部上缴作为不平等条约的赔偿。名为大清国所设,实则是列强帝国主义国家所控制的工具。

果然海关旧址现在公开开放,也不收费了。

海关旧称“洋关大楼”,像珠海老街一样中西合璧、边长18米的四方形、三层办公大楼,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海关旧楼与领事馆、洋行馆、邮政馆、宗教馆等众多场馆一起见证北海地区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屈辱历史。1949年之后,才真正成为新中国行使权力的国家行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