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梭,倏忽便至。
转眼就到了郑珣跟尤博涛约好的时间。
这一日可谓是人声鼎沸。
不管信郑珣还是不信的,都想来凑个热闹。
幸好郑珣已经预料到来的人不会少,所以借用的场地是宽敞的马场。
以尤博涛为首的一众官员在内,大壮邀来的一众百姓在外,中间用木箱临时垒起来一个高台。
“让一让,麻烦让一让。”
吕梦颖面无表情地在前头开路,郑珣扛着一面幡,大摇大摆地走在后头。
郑珣穿着小号的道袍,头发梳成道髻,领子上挂着黑色的叆叇,一副小神棍的样子。
她登上高台后,这副清奇的打扮瞬间吸引了许多人。
有百姓忘记了兴师问罪的目的,兴奋地议论纷纷。
“那是公主?我瞅着怎么不像啊!”
“元嘉长公主年纪这么小?那确实是不懂事的年纪。”
“我们这样会不会有点欺负小孩子的嫌疑?”
“那倒不会,人家折腾我们的时候可没有一点儿小孩儿的样子。”
而官员这边则是分成了两边。
一边的大部分认为不能得罪公主,那些质疑公主的全是自大古板的蠢货。
另一边的大部分认为公主纯属胡闹,支持她的人也是溜须拍马的软骨头。
两方人马泾渭分明,都生怕和另一边的人沾上关系。
但是不管因何做出如今的选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谁是发自内心信任郑珣的。
郑珣上了高台,四处看了看,没找到插幡的地方。
吕梦颖贴心地接过幡,然后展开、立起,稳稳地把在手中。
只见青幡上头写着几个大字——算无遗策郑半仙。
下头的吴宗禹等人:……
国姓用在这样的地方,总有一种儿戏的感觉。
吴宗禹无奈地看向旁边拿着铜锣的青年:“开始吧。”
青年点点头,敲响了提着的铜锣,每敲一声,他就接着高喊一声:“肃静!”
这青年嗓门儿大,即使铜锣的余音也压不住。
三次过后,人群终于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