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对面突然传来人的大喊声:“各位客官,是不是要渡河啊?”
“对啊,老乡,我们要过河”,大块头大声回应,“请问你们有办法吗?”
“哈哈,这回你们找对人了,请稍等!”
只见对面走来六个人,走到河边把两个大皮筏子掀入河中。
一个叫韩飞年轻队员笑着说道:“原来是皮筏客啊!”
“不要乱说,要尊称人家‘掌柜的’,这是规矩。”大块头严肃地说。
韩飞吓得伸了一下舌头,大家都笑了。
能渡河了,大家心情顿时就好多了。这时对面又传来喊话:“你们左边乱石堆里大石上,有套的长绳,使劲拉就行了。”
大家走到乱石堆一看,果然有两条大绳,解下就用力拉了起来,对面两个大皮筏子也慢慢地漂了过来,而筏子上各自站着一个皮筏客,手执长篙不时地撑着河底。
很快,两个大筏子漂到了眼前,大家赶紧又系好绳子。筏子客抽了两块长木板架上,然后沿着木板上了岸滩。
“有劳掌柜的了!”大块头客气地招呼。
筏子客则笑容满面:“不客气,不过筏子太小,须好几趟方能过去!”
“不妨事,不妨事,这已经很不错了!”
大家就纷纷卸东西,装筏子。
趁着忙着的工夫,归海萧对一个笩子客说:“民间智慧就是强啊,简单实用才是硬道理——这东西怎么做的?”
“哈哈,这都是古人的法子。从颈部剥取整张公羊皮,灌入油和盐,以防腐防漏气。等干透了,三个腿扎紧口绑在木排子下,一个腿留着吹气,吹完气再系上口。最后把多个皮囊连起来,就是皮筏子了。”
“为什么用公羊皮?”
“公羊皮密实啊,再说母羊大多用于下崽。”
“听说‘吹牛、吹牛皮’什么的就来源于此,能细说一下吗?”归海萧忽然想起这个梗来,忍不住地笑着问。
“哈哈,这位小哥倒也有见识。不错,‘吹牛皮’一词确实来源于皮筏子。最早古人是用牛皮筏子,因为牛皮囊太大,吹起来要费很大劲,往往能把一个人累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