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造火枪,先想想怎么样把一坨钢块快速掏一个洞再说吧!
当然也不是完全不造,火器肯定要有的,不过至少得定鼎天下后,慢慢有时间再研究这些。
当务之急,是造大炮。
顾正言结合现有的锻造技术和地理分布深入分析了一番,决定制作前世的蒙古大炮。
蒙元时期的大炮可不是明清那种动则几吨几米的超级大家伙,而是只有半米左右的...小炮?(至顺三年的铜铳,其盏口口径105毫米,身管直径75毫米,全长35.3厘米,重6.94千克,至正十年的射石炮,全长60厘米左右。)
确实是小炮,但小炮也有小炮的优点,机动性强,携带便捷,炸膛的伤害远远不如大炮那么大。
我们熟知的明清那种大炮,虽然威力更大,但根本带不动啊,毫无机动性可言,一般只能作守城用。
但顾正言规划的战略目标,从来都不是守城!
所以这种把欧洲无数城池轰碎的蒙元小炮,便成了首选。
顺便提下,在明朝嘉靖之前,古代的大炮,都是实心弹,发射的都是铁球和石球。
可以炸开的弹,叫开花弹(也就是咱们熟知的炸弹手榴弹),在明嘉靖时期才第一次出现,这也是因为焦炭的推广和冶炼技术的提高,炮管的质量才能搭载开花弹。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古代的硝石飞鸡儿贵,开花弹的成本极高,所以到了清朝后期都不乏实心弹的影子。
换句话说,嘉靖之前的大炮都是最原始的大炮,即用黑火药燃烧提供动力,瞬间把铁球石球推出去。
也不要小觑这种大炮,虽不能爆炸,但试想下一坨铁球从空中向你飞快砸过来是什么感觉?
威力一样很大!
而且用于守城攻城野战都可以,经过焦炭冶炼的钢铁,足够大的话相信可以承受黑火药的压力。
到时候...
“嘿嘿...”
顾正言想到一万门小炮开射的场景,再次笑出了猪叫声。
李仁等将领的神色越来越古怪了,别这样大将军,正常点行不行!
“敢问大将军...制作这么多鞭炮到底干嘛?”裨将军(副将)吴翼小心问道。
顾正言微微一笑,目露自信道:“进可攻城退骑兵,退可守城诛来敌!”
此言一出,众将领的脸色非常难看...
鞭炮能退个屁的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