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万万不可,朝廷都承办了科举,如果在巡察举那反倒不好”
“所以正让你们4个当任监考官改卷官,在科举之后,从他们试卷中获取优秀人才推荐与我。”
“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你们也从朝廷上推选一些人过来,分担一下政务”
没办法,阿斗现在面临的局面跟前世又不一样 。
前世的阿斗,只统治着巴蜀一带。可以挑选的人才还是稀缺,不像大明朝可选的人才太多了。
论征战,燕王朱棣确实厉害,但是同样不弱于燕王的也是有好几个,平保儿,盛庸,宋晟.,沐晟等便是常茂,徐辉祖,李景隆等。
反而文臣这边,他是真的不知道怎么挑选。
“陛下,出师表就不劳几位大人了,在他们通过科举之后,人才与否自然能够评判出来”
“刘大人说的对啊”
来人正是刘璟,刘伯温次子,现任翰林侍讲。
“陛下按照您的分布规程,已经将科举的题目丰富了不少,希望陛下过目”
“好好好,刘先生的题目出的不错。”
尽管1000多年没有读过书,但大都接过习题还是看出,更新之后的科举试题不仅丰富了试题考试面,更是提升了难度。
(原本题目为黄冈衡水水平,修改之后更是相当于自行写出堪比道德经的难度)
“正好希望这份题目能为朝廷选拔出足够优秀的才子,辅助朝廷”
阿斗满意了,索性不再理会这四名辅政大臣继续回去摆弄他的蝈蝈。
“陛下这?”
“刘大人,不知道科举题目有多少改变?”方孝儒打断了众人的问询。
“不可说不可说,到时候各位大人自然知晓”
刘璟如惊弓之鸟般,仓皇逃窜,若是让方孝儒这个老学究知晓他竟敢篡改他之前出的题目,那可真是闯下大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