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公交游中国:与一位美国旅行博主的对话

罗辰一边吃着猪血化,一边含糊不清地回答:“那可不,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早餐都不一样。像广东有早茶,一堆点心,那早茶就像个点心联合国,啥都有;北方还有煎饼果子、豆腐脑呢。你知道为啥煎饼果子在北方这么火吗?因为它是‘饼中豪杰’,能文能武,能加鸡蛋能加肠,还能‘变身’杂粮版,简直是早餐界的超级英雄!就算是福建,不同城市早餐也有差别,像厦门的沙茶面,也常当早餐吃,和福州这些又不一样啦。”

陈瑞补充道:“而且啊,中国人早餐讲究个热乎、新鲜,现做现吃才够味。像这早餐店,一大早都是热气腾腾刚出锅的美食 ,大家就好这口新鲜劲儿。”

沙克 - 罗德曼听得津津有味,不住地点头,时不时发出“interesting(有趣)”的感叹 :“这也太丰富了!在美国,大家早上都很匆忙,基本就是随便吃点填饱肚子。没想到在中国,早餐这么有讲究,简直是一场美食盛宴!”

罗辰笑着说:“对吧!福州美食藏着好多宝贝,每一口都像是给味蕾的小冒险。对了,你这次是第一次来中国吧,这144小时入境旅行感觉如何?”

沙克 - 罗德曼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兴奋地比划着,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这次能来多亏了144小时免签政策,真的特别方便。之前我只在电影、电视里看到过中国,一直特别想来,可繁琐的签证手续让我有些却步。没想到现在有了这个政策,我只需要拿着有效的护照,订好从福州入境,再前往第三国的联程机票,就能开启这次奇妙的中国之旅。

入境的时候,我还挺紧张的,毕竟是第一次来,而且对这个免签政策也不是特别熟悉。不过边检的工作人员特别专业,查验了我的护照和联程机票后,很快就办理好了手续,指引我通过专门的144小时免签通道,整个过程特别高效。

没来之前,在美国,我接受的教育和看到的新闻,总让我觉得中国是个很遥远、很陌生的地方。学校里的历史课讲到中国,大多是古老的朝代更迭,给我一种中国还停留在过去,发展很落后的印象。新闻报道里,中国总是被描绘成一个人口拥挤、环境嘈杂的国家,到处都是灰暗的色调。在饮食方面,我只知道美式中餐里那些经过改良、甜腻的味道,像左宗棠鸡,根本想象不到真正的中国美食是如此丰富多样。

但这144小时在福州的旅行,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一下飞机,我就被机场现代化的设施震惊了,宽敞明亮的候机大厅,便捷高效的自助服务设备,还有秩序井然的人流引导,和我想象中的破旧拥挤截然不同。走出机场,一路上看到的城市风光,既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展现着现代都市的繁华,又有充满闽南风情的骑楼老街,保留着浓厚的历史韵味,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和谐共生。

来到三坊七巷,那古色古香的石板路、精美的明清建筑,仿佛带我穿越回了古代。街边的手工艺品店、传统小吃摊,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这里的人们生活节奏悠闲,邻里之间热情地打招呼,孩子们在巷子里嬉笑玩耍,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有这些早餐,猪血化、蛎饼肠、九重粿,味道丰富又独特,每一口都是全新的体验。

昨天我坐公交车去景点的时候,发现公交系统特别发达,线路覆盖广,车内干净整洁,还有贴心的语音报站和电子显示屏。而且,车上的人们虽然大多互不相识,但遇到老人小孩上车,都会主动让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善意,和我在美国公交车上那种相对冷漠的氛围完全不一样。哇(Oh my god),真的太让我意外了!”

罗辰来了精神,说道:“你说的这些太对啦!好多外国人都对中国有误解。之前我们遇到过一个外国游客,他居然问我们是不是都住在传统的四合院,出门都骑三轮车,哈哈哈。我当时就回他,‘那可不,我们四合院可高级了,自带 WiFi 和 5G 基站,三轮车还能自动驾驶呢,你想来体验不?’”

...

沙克 - 罗德曼也笑着回应,笑弯的眼睛里满是戏谑 :“哈哈,看来大家对中国的误解还真不少,我这次来可算是打破了好多刻板印象。我还听过有人问中国是不是到处都是功夫高手,人人都会飞檐走壁呢。”

陈瑞笑着接话:“我碰到过更离谱的,有人问我是不是会用轻功送外卖,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

三人忍不住大笑起来,沙克 - 罗德曼一边笑一边拍着桌子,嘴里还喊着:“That's hilarious(太好笑了)!”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坐公交车游遍全中国’的旅行呢!我们从厦门出发,去过崇武古城,那的鱼丸汤鲜得让人忘不了!还有峰尾古城,那儿的蚵饼,外酥里嫩,海蛎鲜得仿佛刚从海里捞出来。坐公交车旅行,能看到很多不一样的风景,深入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还能遇到各种有趣的人,就像现在碰到你一样!”

沙克 - 罗德曼兴奋地说,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我做旅游博主,就喜欢去那些小众、能体验当地原汁原味生活的地方。你们这种坐公交游中国的方式太对我胃口了,感觉能发现好多别人不知道的宝藏。而且还能和不同的人交流,了解背后的故事,这才是旅行的意义。

我之前去印度旅行的时候,那经历可太难忘了。在印度,有一种叫突突车的独特交通工具,它看起来小小的,车身五颜六色,装饰得特别花哨,就像一个个移动的彩色盒子 。车顶上常常堆满了各种货物,甚至有时候还会有乘客坐在上面,看着就让人担心会不会掉下来。我第一次坐的时候,心里特别忐忑,那突突车开起来速度挺快,还不停地按喇叭,在狭窄又拥挤的街道里左冲右突,感觉随时都会和旁边的车撞上。但坐了几次之后,我渐渐适应了这种刺激,还发现这是感受印度街头氛围的绝佳方式。

有一次,我坐着突突车去一个小村庄,路上遇到了一位热情的印度大叔。他不会说英语,我们就靠着简单的手势和几个共同知道的单词交流。他不停地指着路边的建筑和风景,跟我介绍着,虽然我只能听懂一点点,但他那满脸的自豪和热情让我深受感染。到了村子里,他还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我品尝到了地道的印度美食,那独特的香料味道至今都让我回味无穷。”

陈瑞听完,也打开了话匣子:“我之前去云南,在一个小村子里参加了火把节,大家围着篝火又唱又跳,那热闹的场面,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到现在我还留着当时和村民一起制作火把的照片呢。火光映照着每个人的笑脸,大家手拉手,不分彼此,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感和对生活的热爱,真的很难用言语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