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她还找张卫民帮忙去才买刚砍的竹竿,碳纤维,陶瓷,
碳纤维是用聚丙烯腈、沥青、黏胶、木质素、酚醛和其他有机纤维,利用特殊制造工艺制作而成。
唐欣想要做的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像布又不是布,这个是做舱内航天服的原材料之一。
还需要家人其他材料,才能制成她需要的材料,她把竹子浸泡到药水中做软化处理。
在做实验的同时,唐欣也会用视频记录自己的实验过程,她这人最不耐烦学学术论文,可是又不能不写,留下视频,做实验的过程到时候直接留给后辈们学习。
那她写论文的时候就可以更简便一些,少写很多字。
这么懒还要教书育人,唐欣都觉得她自己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
棉线和蚕丝被处理后,变成一种韧性超强防腐蚀,防摩擦,吸热、保暖材料,拥有了多种功能,被唐欣命名为mc1号材料。
然后唐欣又研制了航天头盔,她上次就戴过头盔,确实有点重,要是再轻一些就更好。
她选用了新材料,重量轻了一半,抗压能力却提高了三分之一。
压力服和头盔所需材料研制出来之后,唐欣就动手画设计图,设计出一款舒适又轻便的内穿航天服。
舱内航天服是在高空飞行密闭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般由航天头盔、压力服、通风和供氧软管、可脱戴的手套、靴子及一些附件组成。
唐虹又开始研制舱外航天服。
有了内航天服的研制经验,研制外舱航天服就有了经验,唐欣开始反思维推论,先定好她所需航天服的性能,然后从性能开始细分功能。
一条条分解开来,整套航天服被扒成多个小目标。
终于被唐欣研制出她想要的外舱航天服材料,还有其他各种所需功能的小部件。
手套采用了先进的“三维数字扫描”技术,手心和指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灰色橡胶凸粒,具有防滑和隔热的作用。
手背则用上了可以翻折的热防护盖片,在提高手指热防护能力的同时,保证了手指关节的活动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面料柔韧,且外层有乙烷涂层尼龙和聚酯涂层,控制压力的效率更高,穿戴方便,装有新型高效气闸,无需“预呼吸”,大大减少了人体适应压力的时间可以迅速穿戴。
还采用了效率更高的冷却和二氧化碳排除技术,比之前需要隔一段时间就得清除二氧化碳的航天服更为便利。
采用新型合成材料具有低重量、较强耐久性,更加入了坚硬的复合涂层,令太空服能有效地抵御太空中轻微的碰撞以及擦损。
可以胜任长期太空任务,部分零件通过激光扫描宇航员身体制作3D打印制成,太空服端口可以与着陆器和交通工具直接连接。
航天员穿戴时可以直接从太空服后方脱下,无需使用气闸,使用时更加便捷。
虽然这个世界也有3D打印技术,只是现有的技术水平达不到唐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