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贤心思落乱,感觉平时爬高有些吃力的山路,这天却是出奇平坦,没一会功夫,就上了岭口。岭口就是山路的最高处,不是在山脊,而是设在两座半山腰正中的“关卡”,他们把这样的地方一般都叫作岭头。
墨贤听村上的老人说过,这类山里山外的交通要塞,就是过去山贼们嘴里叫嚷着“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留下马路钱”而杀人越货的风水宝地,就是放在现在,也是适宜作案或收取过路费的最佳地点。
岭头的西边有座被村里人叫做路廊的房子,路廊是一间就地取材搭成的石头茅屋,房梁和房顶都是岭山上的松树和茅草。砌墙用的各种形状的石块也是从山里扒来的,石缝之间用得也是山上的泥巴,粘度不大,防风效果不是那么好,冬天并不保温。
路廊里供奉着一尊用泥土捂成的神像,墨贤听墨氏说过,神像是一尊护佑着山里边的墨家村和山外面的各个村落四方平安的山神,是一个热心肠的信佛老头,一木一草一石头都是自己设计自己搭建的,没有问任何人家筹过分文,也没有向任何人家要过香火钱。
路廊内的空间有墨贤家的柴火房两个那么大,除了山神前的一张石桌,两边还摆设几根用石块搭起来当凳子的石条,供过山路的行人作歇脚换气之用。连接岭头两边山体的是一座没有门石拱门,门下两边同样摆放着长石条,供行人排坐歇脚。
在墨贤看来,这个用光亮石块砌起的拱桥似的石拱门,就是市府所在地那些古老城门的缩小版,是古城墙上已被卸下门板的空架构,远远看去,分明又是个天洞,是山与山之间的一个风口,常年拉风拉得呼呼叫。夏天自是凉风习习,冬天可是寒风凛冽,而且风速极快,劲道极大,根本站不住脚停下来歇一会以恢复脚力。
确切的说,这样的石拱门应该是山里山外两座村庄的地界标志,作用相当于新世纪流行的进村牌坊,上方肯定禁止走人,因此,墨贤至今也没弄明白那座架在山岭路中间的石拱门的上方,究竟是凌乱的石块铺设,还是铺有沙土,长满茅草。
石拱门牌坊的那边,就是一条与上山之路同样曲折迂回的下山之路,山脚下,就是墨氏让墨贤去求子的神婆落脚地。
墨贤裹紧棉袄衣领,犹豫着倒退几步,走进路廊。在看不清面目的山神前徘徊起来,脑子里始终想着同一个问题:如果是个女孩呢?
墨贤一条筋地想着如果莲花怀的是女儿,母亲墨氏会用什么样的法子能把她的孙女变成孙子?
这个问题想的墨贤脑壳生痛也没想到答案。他瞥了一眼灰头土脸的山神像,却无意中发现山神像的嘴角其实还能看出那么一点温和的笑意的。不过,山神的笑意,似乎是在嘲笑他杞人忧天,庸人自扰。这让墨贤稍许有了安慰,下意识的抬脚走出路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