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节、格斗武术传承
练习武术,纯粹是个人爱好,以及个人的理念。
武术的健身锻炼方便,所需器材场地都可因人而异,俗称“拳打卧牛之地”,且投入也少。
中国武术有两大流派,少林为外家拳,武当为内家拳。
外家拳以发力为主,重技击。
内家拳以养生为主。
其中,丹功是指练功之人将从自然界吸收的能量储存于体内,凝集成疑团,我们称“内丹”。
显然,中医说“精、气、神”为人身三宝,武当功夫也讲“精、气、神”。
要求“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从大量的临床实验数据来看,练武除了健身养生,一些拳种对痞症、痹症、厥症、热病、伤筋等都很有疗效。
而且近期经临床实验表明,天罡拳对高血压、脑血栓、颈椎病、胃病等有明显疗效。
从脉络上分为德行论、文化论和修养论。
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背景,利用儒、释、道、医家的文化理论来完善传统武术养生思想的理论内容,形成传统武术养生的文化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传统的医学和武术受到的关注越来越高,同时吸引了不少国外专家学者和武术团体来华学习中医、交流切磋武艺。
武术与中医伤科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
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扩大,中医与武术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
这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老祖宗研究的很透彻。
人体由运行气血津液的经络系统将居于内的五脏六腑与皮、肉、筋、脉、骨、五官、九窍、五液、五荣、七情等联系在一起。
形成五脏系统,分属金、木、水、火、土,并与自然界的五色、五味、五时、五方分别相应。
五系统间按五行相生、相克规律运作平衡。
这一点和西方医学理论相差很大。
西方医学总是那种把科学挂在嘴边的。
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西医总是研究果,中医看的是因。
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中西结合,制成标本。纯粹是听来的玩笑话。
真心希望中医能够完成现代化,而不是西化。
不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也是很多人努力的方向。
还是说回医武不分家。
正常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体,若外界或体内因素异常作用下,使五脏系统某些方面失调,阴阳失衡,则人体就出现病变。
体内因素的异常,有如过劳、过逸、七情失调、房劳等。
外界异常作用有如风、寒、暑、湿、燥、火、疠气异常入侵,虫、兽咬伤,起居、饮食失调等等。
中药包括动物、植物、矿物药,其中植物药占大多数。
每种药各有归经、性味(性:寒、热、温、凉、平:味:甘、成、辛、酸、苦)和功效。
研究这个东西少有为别人治病的,毕竟没有行医资格证。
但是对自己还是有好处的。
中医治病的特色是:
一整体观,在考察问题及处理问题上,从以上五脏系统整体出发考虑和调整使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