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应征之路
每年的招兵,村支书都要忙碌着做这些工作。
毕竟这几年家乡的退役军人表现实在是不堪入目。
村支书的工作也难呀。
不能怪这些退役军人。
见过蓝天的男人,怎么会安静的呆在小村里。
出去闯荡也不是一年两年就有成绩的,所以那几个当兵的也确实不容易。
相对于这种情况,郑凯的样子才是生活原本最好的样子。
生活中看的见的最好的最真实的样子。
莫欺少年穷,尤其是努力的少年。
家庭生活条件的变化,也就在那一瞬间。
之前郑凯上学,是家庭的负担。
而从郑凯工作以后,是家庭的一项助力。
影响力很大的助力。
毕竟生活条件很明显的一下就变好了。
困倦是以前的,捉襟见肘只能是过去式。
不需要多久,郑凯的家庭就会好起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压根就要不了三十年。
只要踏踏实实,三年就会彻底改变。
当然这个改变,只是相对于这个村庄而言。
毕竟此时的郑凯顶多也就是万元户。
这是这几个月努力的结果。
这个成绩在这个小乡村里是稀罕的。
所以也没有多久,郑凯没有上大学这件事就被大家给忽略了。
毕竟相同年纪的人中,只有郑凯的样子,看着还不错。
至于同村的其他人同年人没有可比性,明显不同。
出于郑凯本人到哪里都很优秀,所以家庭的思想工作也好做,阻力也没有那么大。
毕竟当兵也就两年,要是长久了那更好。
至于从高中毕业到应征入伍的这段时间的经历直接用两个字代替——务农。
这是村支书交代的,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方便政审。
每个人也都选择性的忽略了这段时间的经历。
毕竟各种调查活动,都是在浪费社会资源,可以节约的资源,没有必要去浪费。
梳理好各种资料,村支书带着郑凯去体检。
这是郑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这个社会。
从前上学,三点一线,教室,宿舍,食堂。
后来参加工作,两点一线,家,工厂。
不管这个世界怎么样,在郑凯的认知里都是书面知识。
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都是来自书本。
最熟悉的世界也就那个小乡村。
准确的说是一个生产大队中的一个组。
这个认知范围还不如许三多。